/

过了保质期的食品绝对不能吃?保质期≠最后食用期

2021-03-19 15:27:55


我们去超市买食物时,或者在开启一包食物前,都会习惯性的看一下保质期,来确认食物是否安全,如果临近日期就不敢买或不敢吃,但食物保质期就是最后食用日期吗?,是不是保质期一到食物立刻变有毒?,在保质期内的食物就一定是安全的?为什么同一品类的食品,不同品牌标出的保质期却不同,保质期到底是谁规定的?


什么是保质期?


大家对于保质期有以上种种的疑问,其实都是源于对保质期的不了解。


“保质期”其实是一个通俗的叫法,类似的其实还有“最佳食用期”、“保存期”、“货架期”等等,这些叫法虽有一定的差异,但生活中消费者一般统称为“保质期”。


那我们就来看看卫生部在《预包装食品标签标准》GB7718-2011中对保质期的定义:预包装食品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例如0℃~4℃)下,保持品质的期限。


我国相关食品卫生法规并没有对过了保质期,但未变质食品做出明确的相关规定。但是有明文要求:禁止销售或捐赠过期(超过预包装上保质期)食品。


所谓的食品保质期其实是由厂家根据生产的食品特性、加速实验或测试结果进行确定的,也就相当于企业的一个承诺。


承诺在此期限内,食品的风味、口感、安全性各方面都有保证,可以放心的食用。


也可以理解为,保质期是食品的最佳食用期,而非最终食用期。


食品保质期是怎样确认的?


食品能保存多久,和食品的种类、配方、生产工艺等密切相关。


食品的保质期一般是厂家通过模拟食物的贮存环境,每隔一段时间测试各个关键指标如感官、微生物、理化等是否在标准范围内,进而改进配方或生产工艺,直到确认在某个期限内各项指标都符合标准为止。


现代先进的技术的迅猛发展,大大的提升了食品的贮藏性,对于某些需要长期贮存的食品来说是利大于弊的。


但对于大多数消费者而言,食物保质期过长,总会给人一种“防腐剂超标”、“商品陈旧”的暗示,因此厂家不需要一味追求食品的长效保质期。


图片


食品保质期≠最后食用期限


食品中的微生物,并不会知道他们外包装的保质期,在保质期内安安稳稳,保质期一过就出来作妖。


保质期只是厂家做出的一种承诺,承诺在这个期限内,按照厂家规定的贮藏方式保存,食品的品质、口感、风味等各方面指标不会有任何问题,消费者能放心食用。


然而,过了食物保质期限,厂家就不再担保食品的品质了,但也不能说产品一定不安全了。


但是,食品毕竟是一次性消费品,尤其是生鲜食品或易坏食品,小兴安还是建议大家在购物时,尽量购买小包装食品、勿要大量囤积食物,避免食物过期后变质的风险。

图片


在保质期内也不一定安全保质的前提是要遵循厂家指明的贮存条件,不然食品的品质得不到保保证。


正如,食用油的存储要求密封常温避免潮湿贮藏,否则容易产生酸败而变质;大米在潮湿的环境下保存,也会发生霉变或生虫;饼干暴露在空气中也会受潮发软等等。


因为存储不当,食物在保质期内发生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反应,或多或少会影响食物的口感和风味,甚至品质也会发生变化,进而危害人体健康。



编辑丨张艳

审核丨张弛

来源丨食安港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