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心理健康 共同关注抑郁症
随着工作、生活、学习压力的不断增大,焦虑、抑郁等各类异常情绪在人群中普遍出现,B:是的,近日,2020版“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正式出炉,其中提出,年轻人群心理健康状况普遍焦虑和抑郁。
根据报告数据显示,心理健康状况受到地区经济发展、教育水平、医疗条件等诸多宏观因素的影响,作为情绪异常的主要“成分”之一的抑郁症,患病率约为4.5%。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少人认为抑郁症只是一种“情绪病”,得了抑郁症的人,是 “想不开”、 “意志脆弱”等,并不属于疾病的范畴。
记者从心理咨询专家处了解到,由于人们对精神类疾病讳莫如深、存在偏见,因此抑郁症在我国的正确认知率以及治疗率都很低。据了解,抑郁症是一种以情绪低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常见精神疾病,其会造成患者社会功能丧失和生活质量下降,常导致患者并发其他躯体疾病甚至死亡。
市第四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心理咨询中心主任 杨泗学教授:抑郁症它在我们医学当中,它是一个专业的独立的疾病部系,它医学当中它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单元。它的发病,发生和大量的因素有关系。比如说家族遗传的素质,环境季节的变化,生理机能的状态,精神刺激的诱导,心理调适的不当,以及愿望实现的受挫,等等多种的生物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系。
针对报告中提出的24.6%的青少年抑郁,其中重度抑郁的比例为7.4%。杨泗学表示,父母应该为孩子营造温馨融洽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关爱。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仅仅要重视孩子的身体成长,也应该注重孩子的心理成长,随着越来越多抑郁症导致的自杀等极端行为的发生,正确地认识和对待抑郁症变得迫在眉睫。
市第四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心理咨询中心主任 杨泗学教授:我们对抑郁症要有一个正确的认知态度,这是首先的。那么其次,我们每个人要学会觉察和认知自己的情绪,及时发现自己心中当中的不当的情绪,那么第二个就要接受自己的负面情绪。第三个,就要去学会去发泄负面的情绪,那么第四个,要激活我们内心的正向的情绪。
编辑丨方婧瑄
审核丨段潇
来源丨公共频道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