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悦读百年 永葆初心 |彭德怀和红军渠

2021-06-09 16:32:43


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只有对我们党昨天的历史有深切的了解,才能做好今天的现实工作,承担起明天新的使命。” 党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推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力量源泉。


连云港市广播电视台与连云港市党史工作办公室联合推出《悦读百年 永葆初心》特别栏目,将为您诵读党史,感悟烈士家书里的初心。



彭德怀和红军渠


1929727日,红四军政治部在闽西编印出版了《浪花》创刊号(第一期),这是红军创办的第一份铅印报纸。报纸黑色单面铅印,四开二版,设有“发刊词”“特讯”“短评”等栏目。如今,这件珍贵的革命文物陈列在古田会议纪念馆展厅里。红军创建初期,不少同志存在着单纯军事观点,不重视宣传工作,导致群众不了解红军的性质和宗旨。红军在革命实践中逐渐认识到宣传工作的重要性。

在营前镇蛛岭村,蜿蜓流淌着一条清澈的水渠,宽约1米,全长约5000多米,灌溉着6000多亩田地。渠的两边,村落棋布,人口众多,农耕兴旺。从前,这里只是一条小水圳,水圳窄浅。雨天,洪水四溢,泥沙淤积,堵塞水圳,田地冲毁,房屋淹没,整个田塅一片汪洋。而一到晴天,圳里又只有涓涓细流……所以,若年成好,每亩可以收到两三百斤稻谷,年成不好就颗粒无收。

 

1932年4月,彭德怀同志率领红军攻打赣州回来,在营前休整了几天。一天,他把区苏维埃主席曾宪祯、乡苏维埃主席何开扬及其他几名苏维埃委员,叫到他在社下叶屋的住处开会。在布置完日常工作后,彭司令问:“军田排的那些田地,为什么分给群众却没人要呢?”何开扬说:“那里的田地经常遭水灾和旱灾,群众不愿意要。”彭司令又问:“乡苏维埃怎么不发动群众修好水利?”“要挖田呀!估计要挖掉10多亩。”何开扬回答。彭司令笑着说:“损失10多亩,救到几千亩,哪个合算哟?”听彭司令员这么说,大家都笑了。彭司令启发大家说:“从前,地主阶级未打倒,要修水利,地主的田不让挖,穷人的田地又太少,修不成。我们苏维埃政权打倒封建势力,还应当指导群众把田耕好,多产粮食。我看还是先把水渠修好吧!这是群众的迫切要求。”

 

大家齐声响应。说干就干!彭司令和大家一起来到单排视察地形,选址开渠。大伙你一言我一语,有的说在上边开,有的说在下面开。彭司令好像一个很内行的水利专家,指着一个沙子堆起来的小土岗说:“水渠就从这里笔直地开,接通上犹江,水流得快,泥沙就不会淤积。”他又指着被沙淹了的田说:“这些田不要让它荒了,可以先种旱作物,慢慢再种水稻,丢了多可惜呀!”敲定了计划,乡苏维埃发出了动员令。工地呼啦啦就拥来了一千多人。红军将士和乡亲们并肩作战,挖渠的挖渠,运土的运土,好不热闹!日夜奋战了二十几天,一条宽阔的东沙渠挖好了!最后的工作是修水圳头。为了把圳头修得结实美观,人们四处寻找大青石板,但寻了一圈都没找着。此时,一旁的一个后生一拍脑门说:“地主朱月涛屋前有好几块上好的青石条!”

 

一语未了,人们便一窝蜂地拥到了朱月涛屋前,你撬我扛把屋前的青石条都搬下来,拿去作了水圳头。后来,红军离开营前,逃到郴州的地主朱月涛回来了,他叫嚣:“穷鬼把房屋分了,还把我屋前的青石条搬了去修水圳,我一定要夺回来!”彭司令领导我们修的水渠,怎能让他破坏!那时苏维埃的干部不便出面,就暗地发动群众反对朱月涛拆石头破坏水圳。干部们到处放出风声:“别看红军走了,朱月涛敢来拆石头,我们就要他好看!”这话一传十,十传百,朱月涛便成了缩头乌龟,再也不敢生事了。人们每次经过这里,看着缓缓流淌的水渠,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彭司令,想起红军,于是便亲切地称这条水渠为“红军渠”。


配音:九菲

制作:FM90.2 连云港手机台


编辑丨方婧瑄

审核丨段潇

来源丨FM90.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