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南县残联:托养服务致使残疾人家庭幸福指数“飙”升
“党啊,您的光辉思想照亮了残儿们的心,唤醒了我们残疾人之家的心,是您,挽救了无数个残疾家庭!我忠心地感谢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感谢我们灌南县政府及残疾人之家!”近日,灌南县残疾人托养中心学员王建成母亲的一段话在抖音、快手、微信等各大自媒体广为流传,整段话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表达了一个残疾人家庭真正的心声,表现出了残疾人托养服务给残疾人家庭带来的幸福与喜悦。
灌南县现有持证残疾人14739名,其中就业年龄段精神、智力和重度肢体残疾人3804名,占全县持证残疾人的25.8%。现实生活中“照看一个人,拖累一群人,致贫一家人”成了这些残疾人家庭的真实写照。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如何解决这些残疾人家庭的困难,帮助其脱贫致富奔小康,多年以来一直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难中之难,也是各级残联人努力奋斗的目标,同样也是这类残疾人家庭的期盼。
2016年,《江苏省“残疾人之家”建设实施方案》(试行)的出台给各地残疾人托养工作带来了机遇。灌南县残联以此为契机,将原新集镇托养所更名为新集镇残疾人之家,在按照《方案》“七有七服务”的标准进行升级改造的同时,在新集镇残疾人之家试点残疾人寄宿制托养服务工作,并取得了良好成效。说起新集镇残疾人之家,托养学员扬中万的父亲感慨万千:“多年以来为了照顾重残的儿子,家里日子过得非常拮据,有了新集镇残疾人之家后,儿子在里面免费托养,我外出打工赚钱,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真的感谢党的好政策。”新集镇残疾人之家先后荣获全市十三五优秀残疾人之家、全市示范性残疾人之家、全省优秀残疾人之家等荣誉称号。
截止目前,灌南县已建成以辅助性就业为主,集托养、康复、培训、文化体育、维权等各项服务为一体的“残疾人之家” 37家,其中镇级残疾人之家11个,达到各乡镇全覆盖,新集、百禄、孟兴庄、堆沟四叶草残疾人之家已成为残疾人寄宿制托养工作的主要阵地。在有条件的村(社区)建成村(社区)级残疾人之家26个,除承接寄宿制托养服务的残疾人之家外,其余残疾人之家为各自辖区内残疾人提供常态化的日间照料托养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阵地保障。
“残疾人之家的各种娱乐活动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辅助性就业项目还让我每个月有了一定的收入。”在百禄镇周响村残疾人之家接受日间照料服务的学员朱义庞说。
2019年,灌南县残联斥资80余万元对县托养中心进行升级改造,完成改造后,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由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为39名重度肢体、智力和经治疗后病情稳定的精神残疾人提供托养内容全面化、护理训练个性化、服务体系规范化的寄宿制托养服务,中心已成为全县寄宿制托养工作的核心阵地。同时在中心建设了残疾人辅助性就业调配中心,引进适合残疾人操作的圆珠笔组装、酒店用品包装、印刷品包装、毛绒玩具制作、一次性拖鞋包装、电子元件组装等十余个项目,成为全县各残疾人之间持续运营的项目支撑。
寄宿制托养和日间照料服务解决了具有一定行为障碍、生活有一定自理能力的重度肢体、智力和经治疗病情稳定的精神障碍残疾人的托养问题,但还有一大部分长期卧床或严重行为障碍,生活明显不能自理的残疾人,给其家庭实现小康带来了困难。
2019年,灌南县残联本着“急残疾人家庭之所急,解残疾人家庭之所难”的原则,在县城区新安镇筛选50名长期卧床或严重行为障碍,生活明显不能自理的重度残疾人由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上门为其提供以助洁、助餐、助浴、助行、助医、生活护理、康复保健、精神慰藉等服务为内容的居家托养服务。2020年扩大试点范围,在新安镇、新集镇、李集镇筛选100名符合条件的残疾人为其提供居家托养服务。
“残联安排的工作人员每月都来我家为我丈夫服务三四次,他们不嫌脏、不怕累,帮我丈夫洗澡、理发、按摩,有时还陪他聊天,整天卧床不起的他心情比以前开朗多了。”说起居家托养服务项目的效果,新安镇长期残疾卧床不起的残疾人印厚垂的妻子满脸挂着幸福的微笑。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灌南县残联决定,2021年继续拓展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项目的覆盖面,达到全县11个乡镇全覆盖,为残疾人家庭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升残疾人家庭幸福指数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目前,该项工作已进入招投标程序。
本着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的原则,灌南县残联结合实际,用足、用实各类惠残政策,努力创建具有灌南特色的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体系,逐渐形成了以寄宿制托养为主导,居家托养为辅助,日间照料为补充的灌南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为筑牢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编辑丨刘敏
审核丨张弛
来源丨连云港市残疾人联合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