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党支部】南海党旗红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融媒体系列报道
《我和我的党支部》
今天,为您带来由湖南电台携手海南交通广播等全国100家电台采制的《海口海事局“海巡21”轮 党支部:南海党旗红》



在中国最南端的蓝色洋面上,航行着一艘被称为“中国南海第一盾牌”的海巡船——海口海事局“海巡21”轮。
△“海巡21”轮全貌
2016年7月25号,是大副袁春生来到“海巡21”轮的第一天。直到今天,他还能清晰记得第一天报道的情形。
袁春生回忆道:“带我来的同事说,现在来‘海巡21 ’轮工作都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第一次见到海巡21轮船长李勇的时候,一定要郑重的跟他握一下手。那次出海航行78天的任务,是每一位来‘海巡21 ’轮工作的人必修的第一课。”
工作进入正轨后,袁春生逐渐接触到了完成时长78天中建南护航任务的每一位党支部成员,他们看似只字片语的诉说,却足以让他在脑海中拼凑出一幅幅惊心动魄的景象。
2014年5月4号,“海巡21”轮党支部全体成员2个小时内迅速集结出发,前往“中建南”护航项目任务的执行地——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他们这次执行的是不清楚具体内容、执行期限和危险程度的任务。
遇到危险情况,两天两夜没合眼,凭借坚韧不拔的意志和精湛过硬的技术保护船舶的李勇船长说:“刚到任务现场的第一天‘海巡21 ’轮船周围就响起了爆炸声,外方派出船舶冲撞钻井平台及周围的警戒船艇,布放碍航物,甚至派出蛙人袭击中方船舶。”
执行任务时妻子即将生产,无法联系家人的“海巡21”轮三管聂守亮向袁春生提到最多的是轮船遇到停电故障时轮机长的背影。
他说:“轮机长是一位老党员,他的肾结石是老毛病了,船上没有应急药品也得不到有效治疗,他走起路来都晃得厉害,我跟着他一起逐项排查故障,仅仅用了十分钟,经过轮机长快速准确的判断处理,闷热又摇晃的船舶恢复了正常、恢复了光亮,大家欢呼的那一刻,我感觉好像是打了一场胜仗。应该说我们就是在打一场胜仗!”
负责海上先进设备的轮机员彭国庆告诉袁春生,守护好轮船设备需要坚守和毅力,每一环不松懈才能保证任务的顺利完成。
他说:“白天执行任务时,我们用雷达设备,及时发现并劝离海上的渔船,了解周边海域的情况。晚上,则用大功率探照灯搜索海面,保证祖国领海的安全。这些先进设备给我们安全感,也给了我们完成工作的底气和支撑!”
陈绚作为海巡船上唯一一位女性,随船担任越南语翻译工作。
她跟袁春生打趣说:“因为害怕晕船,所以每一顿我都吃的很少,任务完成后还瘦了很多呢。看着‘海巡21 ’轮党支部全体成员克服海况恶劣、晕船、失眠、高温等不适努力投入到工作当中的状态,我也被深深地震撼着。
78天,每天不间断的喊话,这每一声不仅喊给越南一方听,更是给我们中方的同事鼓励,此刻,我的声音代表的是中国!”
△海巡21轮党支部成立会议
随着时间流转,虽然支部成员分别到不同岗位开始了新的任务和工作,但他们不约而同的选择了继续将“海巡21”轮党支部的精神传承下去。
在袁春生的眼中,李勇船长已经成了单位的一面“旗帜”。以李勇名字命名的工作室成了技术难题攻关的排头兵。
李勇兴奋地介绍说:“现在工作室的船舶管理创新小组已经完成了船舶管理系统软件的开发,船舶管理效能得到了很大提高。船艇文化创新小组也正在全面推进‘海巡21 ’船三个基地建设,并打造了海南首个海上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我们的目的是想让娃娃们更加了解南海,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
袁春生知道,78天的护航行动,累计航行6800余海里,巡视船舶552艘次,驱离越南船只249艘次,这些数字的背后组成了每一位“海巡21”轮党支部成员精神上的宝贵财富。
在“海巡21”轮党支部先进党员和事迹的感召下,2016年9月,袁春生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2018年12月,他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也成为了“海巡21”轮船的大家长——所有船员、船舶、燃润料管理和巡航执法等工作都由他来负责,只要每次单位来了新人,他都会带他们见见李勇船长,给他们讲讲发生在“海巡21”轮上党支部全体成员的故事,握一握李勇船长这双苍劲有力的大手。
袁春生说:“李勇船长和他带领的党支部成员给我们后来人树立了榜样,让我们知道什么叫坚定、坚持和坚守。我愿意继续保护好‘海巡21 ’轮,也愿意带着这份精神继续投入到接下来的工作中。”
在“海巡21”轮上,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党支部就像粗壮有力的树根,紧急状态时、执行任务时将每一位党员紧紧凝结在一起。现在“海巡21”轮党支部的枝丫伸向了海口海事局的各个岗位,一棵参天大树正在展开臂膀,迎接阳光,无惧风霜!
△“海巡21”轮采访党员合影
本节目由新华网、湖南电台、芒果动听、5G智慧电台、蜻蜓FM携手全国100家电台联合制作播出。由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我和我的党支部》同名书籍已上市。
编辑丨方婧瑄
审核丨段潇
来源丨FM92.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