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不能大意 “低风险”不等于“零风险”
自2022年3月30日起,我市已全域调整为低风险地区。可能很多市民会有这样的疑问:“低风险”,是不是就代表安全了?如果不是,咱们市民又应该怎么配合做好防控呢?
本轮疫情中,我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让城市慢下来、静下来,包括设置封控区、管控区等,事实证明,这些措施有效降低了病毒传播风险。但新冠肺炎疫情的起伏反复也一再表明,人类对这个不断变异的病毒的认知还处在不断深化的过程中,疫情防控这场战斗还在持续。本轮疫情中的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染性强、传播快、隐匿性高,所以,即便是目前港城没有本土确诊病例,疫情防控仍然面临着巨大压力,稍有松懈,来之不易的抗疫成果就会前功尽弃。市疾控中心相关专家表示,这个时候,如果一看到“低风险”就放松防控,让社会面流动在短期内全面加速,病毒传播风险还有可能重新上升,甚至引起疫情的反复。专家提醒“实现‘全域低风险’和区域解封后,我们要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把各项防控措施做得更快、更准、更细,坚决巩固好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牢牢守住不出现疫情规模性反弹的底线。作为市民,我们应该尽量减少流动,做好个人防护,支持配合防控大局,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那么,具体该怎么做呢?疾控部门工作人员提醒,在日常生活中,广大市民要当好个人健康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急传科 医师 周鑫:坚持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常清洁、用公筷等良好生活习惯,尽量减少参加聚集性活动。自觉保持安全社交距离,注意个人卫生,避免用未清洁的手触摸口、眼、鼻,咳嗽、打喷嚏时注意遮挡。减少不必要出行,避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城市。
在日常生活中,还要密切留意家人和自己的健康状况,如果有发热、乏力、干咳等不适症状,一定要提高警惕,要尽早到就近有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就诊,并主动告知医生14天活动轨迹及接触史等情况,就医途中要全程佩戴口罩,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疾控部门工作人员提醒,疫苗接种是建立全民免疫屏障,防止疫情传播最有效的手段,符合条件的市民还是要尽快接种。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急传科医师周鑫:特别是我们60岁以上的老年人。要全程接种,还有符合加强针的人群,也要及时进行加强针的疫苗接种。

编辑丨王婷婷
审核丨段潇
来源丨《港城36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