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悦读阅美 |㊸《追光者——郇华民与十所学校》第十一章 为了新中国,培养新青年(第二篇)

2022-04-25 17:08:18




点击收听



《追光者——郇华民与十所学校》


简   介


在贫瘠乡村燃起教育启蒙的烛火,散尽家财组织抗日武装,枪林弹雨中奔走的“游击校长”……在苏北鲁南现当代教育史上,他的名字不可磨灭。从20世纪20年代创办第一所乡村学校开始,他便将革命教育视为信仰,并为之奋斗一生。从乡村教育到国难教育,从战时教育再到新中国的高等教育,他创办或领导的十所学校,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培养了大批人才。

他就是郇华民,一个毕生献身于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他以实干的奋斗精神、知行合一的道德品行,将革命教育的火种燃遍苏北鲁南;他把党的事业、国家的需要、人民的利益看得重于泰山,以异于常人的坚守和操劳,沉淀出丰厚的精神沃土,成为苏北鲁南地区现当代教育的重要奠基人和开拓者。

连云港市委宣传部文艺精品项目——长篇报告文学《追光者——郇华民与十所学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江苏省报告文学学会常务理事、连云港市作家协会主席王成章,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连云港市作家协会副秘书长、理事韦庆英历时三年深入采访,倾情奉献;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连云港市档案馆荣誉出品,献礼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追光者——郇华民与十所学校》


第十一章  为了新中国,培养新青年  第二篇


通过考试,招收了高师一个班,简师两个班,共135人,每个班45人。高师班是初中毕业生入学,有张学贤、朱崇芹、朱林森、袁道传、蔡中堂等;简师班是小学毕业生入学,有卜秉悌、戴国邦、李茂兰等。这135名新生,虽然真正工农家庭出身的子女不多,但他们是解放后自觉选择进入海师学习的第一批学生。他们绝大多数人对共产党、解放军和即将诞生的新中国怀有好感,充满信心。这批新生入学后,学校中的政治气氛和以前大不一样,到处洋溢着追求进步的昂扬向上的氛围。当时学生年龄偏大,同学年龄差距也大,20多岁上初中高中的很多。新政府急于用人,可是有文化基础的学生少,不久还招收了速成班。速成班的学生不是小学或者初中毕业生,是在社会上招收的有一定文化基础的人,年龄和文化层次差别都比较大。速成班培训一年就分配工作。

招生中也有特殊情况,郇华民充分发扬了民主精神。有老解放区来的学生,数理化没有学过,考0分,但是语文好,也收上来了。还有个叫朱成甲的,别人都考试了,他拿着笔,拿着本子从灌云跑来了:“我来晚了,你们还给不给我考啊?”监考老师说:“这个我们当不了家哦,你得去找校长。”他就去找校长。郇华民一看,农村来的,大老远的不容易,就说你去考吧!一考,全是第一。朱成甲后来成为北京社会科学院的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审,北京大学历史系兼职教授。

1949年2月,学校对部分班级进行合并,初中部和师范部同时开学上课,并正式挂出“山东省东海师范学校”校牌。随后,学校又收容东海县中海州分校与私立乐德女校部分无所依归的学生在海州中学堂原址(今师专二附小校内)开办了海师二部。海师的前师班(刚解放时学生生源少,收前师班,学生入学时年龄小一些、基础差一些,时间不长,一、二届结束)和初中一二年级的部分学生也迁至二部上课。初中三年级和后师班在本部上课。

学校制定《行政工作纲领》和《教育实施大纲》,明确了办学方针和培养目标,实行校长负责制,加强了教职人员的政治学习,建立教职员的考绩制度。对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实行中心周制,强调学生自治,教员辅导。上级又颁发了“学习观点”“战争性质”“土改政策”“苏美性质”及“世界前途”五个方面的思想教育材料,政治思想教育更加系统化。学校步入了发展提高的新阶段。

4月,山东省人民政府任命许德良为东海师范学校副校长兼教导主任,李涤之为副教导主任。许德良的到来,让郇华民如虎添翼。4月底的一天,许德良抓到一个上课期间在操场上打球的学生,一打听,是二年级的,该生多次旷课,老师找他谈话,他还说,这些课有什么听头,不如打球痛快!许德良于是找郇华民反映情况。

郇华民很冷静:“老许啊,你刚来,不了解情况,不但有个别学生挑三剔四不上课,还有几位悄悄退学去外地求学去啦。现在学校的学生,一年级是新入学的,他们的氛围相当好;最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提前毕业;二三年级的学生;大部分已经跟随潮流前进,只有少数学生对旧社会还怀有感情。学生中出现个别厌学现象,主要因素当然是这些同学的政治思想方面有问题,但这不是问题的全部。我们也要充分认识到:学校目前缺乏合适的教材,教师的积极性还没有充分发挥,因此教学水平确实不高,吸引不了同学们的求知欲望。这也是不能忽视的一个原因。再者,全国还没有完全解放,3月15日国民党飞机还多次轰炸连云港,那些心思不稳的人,容易有波动。”许德良频频点头,郇华民接着说,“当然,你看到的问题,也确实是我们目前要下大功夫去解决的问题。首先,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让进步学生成为骨干力量影响带动更多学生,特别要把建立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工作提上首位,通过青年团组织团结教育广大同学,从而将昂扬向上的革命正气充分发扬。二呢,要加强教师工作,提高教师思想觉悟,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积极争取更多的高水平教师来校任教。名师出高徒,这话是正理,你说呢老许?”

“哈哈哈,我还说啥?郇校长你这棒棒敲在鼓心上,都说到点子上了!”许德良一脸赞许,“郇校长,学校团的工作已经开始了?”

“目前,党团工作虽然都还是地下状态,但我们一直在关注进步师生的情况。今年从新生入学,我和曹伟老师、周立乔同学几个人就开始着手青年团的组建工作,注意锁定和培养积极分子。3月,我校派葛维珍等同学到团市委参加了“团干培训班”的培训。培训结束回校后,他们向党组织汇报了团市委指示,开始积极筹备团组织。当月,学校发展了葛维珍、赵淑清、刘忠良几个同学入团,随即建立了秘密团支部,直属团市委。4月5日到12日,特委青年工作委员会召开建立青年团工作会议,学校中准备发展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团员的消息一经传出,许多渴望靠拢组织、积极要求进步的学生激动无比,急切地要求入团。

关于学生入团,还有个感人的故事呢。有一个卜秉悌的初师(当时师范指中师或后师,初中毕业以后考的;初师是小学毕业以后考的,也叫前师)新生,他是晚自习时候听到建团的消息的,那天夜里,他激动得无法入睡。他早就向往跟着共产党干革命,常常追慕刘胡兰等革命烈士的形象,有着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捍卫党、捍卫伟大革命事业的英雄情结。那个晚上,他越想越心驰神往,急不可待地想说心里话。夜间十点多了,他穿上衣服悄悄走出宿舍,来到我门前。我屋里当时还有人在谈话,他听见讲话声,不好意思进,又不甘心走,就在外面耐心等着。不巧下起毛毛细雨,他站在春夜的雨地里,足足等了一个多小时。等来人离开,他才鼓足勇气推门走了进来,我一看,一个小伙子,身上、脸上、头上全是湿淋淋的,赶忙起身拿毛巾给他擦擦。谁知道,他像一个久别亲人的孩子一样,‘哇’的一声哭了起来,就趴在我怀里了!我当时还不知道他为啥哭呢,一边给他擦着泪水和雨水,一边哄着他说话。可他究竟是个孩子,只说了一句‘我要参加青年团’!一连重复好几遍,哎呀,哭得让人心疼……”

“多么孩子气的真诚啊!”许德良赞叹着,“一如你我少年时!”

“是啊!这是人类最纯洁的感情!”郇华民提起少年时,也不无感慨……

从此二位惺惺相惜,工作配合更加默契。

事实上,那天晚上,郇华民与卜秉悌同学谈了很久,他鼓励这位积极要求进步的学生,并向他讲述当前的大好革命形势,人民解放军马上要打过长江,新中国即将诞生;还讲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组织,是党的得力助手……一直谈到午夜。那一夜的谈话,如和风细雨,让卜秉悌激动不安的心灵得到安抚,也让他看见了人生的希望。

关于这件事,卜秉悌曾撰文说:“老校长啊,我的恩师!您所点亮的明灯永不熄灭!”

关于东海师范学生最早入团的具体时间,2006年12月20日,葛维珍给朱崇芹的信中这样说:

关于团的组建工作问题。我只记得我是1949年3月入团,6月转正的,和我同时入团的好像还有赵淑清,再加上海州新华书店负责人刘忠良,三个人成立了一个团小组,刘任组长,刘是山东人,老区来的。其时,任弼时关于建团工作的报告还没有出来,我们国家会在决议形成之前,先进行某一方面的工作,这也并不奇怪。

在党、团的组织建设与思想建设上,郇华民的工作非常细致。第一批被公开吸收入团的袁道传曾回忆道:

记得我们中师一年级团支部的全体团员在举行入团仪式的第二天,为了表现自己“先进”,就自动搞个活动,把教室门前的一片场地打扫得干干净净。我们年级的非团员却没有一人参加,许多团员埋怨非团员“落后”。郇校长得知此事,语重心长地教育我们:这件事不能责怪群众。青年团员的先进性,不光表现在自己能够吃苦在前,积极肯干,还要密切联系群众,带动广大群众一起干。从此我们团支部搞活动,经常吸收非团员参加,密切了团群关系。这年暑假,郇校长举办了团员培训班,并亲自给团员上团课,组织团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大大提高了团员的思想政治觉悟,为海师团的组织更好地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和党的助手作用打下坚实基础。1952年暑假后,海师团组织在原总支委员会的基础上扩建为团委会,我和张学贤共同负责团委会的工作。有一段时间,我经常只与团市委取得联系,却很少向学校党支部请示汇报。郇校长心平气和地及时向我指出团的组织要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开展工作,除了接受上级团委的领导外,还要主动争取本单位党组织的领导,使我增强了组织观念。

5月,学校举行“五四”进步运动中心周活动,开座谈会,讲演会,高师讲题为《纪念五四与我们的任务》,简师和初中讲题为《一个进步青年应具备的条件》,同时出墙报画刊,运用自我教育与群众教育群众的形式,使学生政治认识大大提高一步,树立了革命必将彻底胜利的信心,进而萌发了进步要求,并在此基础上组建了学生会。

6月初,团市委派3人工作组进校,具体指导团建工作。6月中旬,青年团组织在东海师范公开活动,得到广大同学的热烈拥护,经过宣传教育、公开申请、组织审查、市委批准,当月月底公开发展的第一批团员有60多名,其中就有戴国邦、袁道传、张学贤等同学。各班都组建了团支部,随即学校召开第一次团代会,选举了周立乔、葛维珍、王启富等人为学校第一届团总支委员会委员,周立乔为首任团总支书记,宣告东海师范团总支正式建立。从此,海师广大同学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学校党支部和团组织的周围,学校政治氛围进一步发生了积极的变化。

张学贤在《精心育人的郇华民老校长》一文中,回忆当时的团建工作:

海师团组织开始建立总支委员会,1952年冬组建团委会,由教导主任李黎民兼团委书记,我和袁道传老师分担组宣委员。团委每学期制订具体活动计划,主要工作三大项:一是每月上一次团课,都是利用星期日早晨5至7时进行,不仅团员按时到会,向团组织靠拢的同学和青年老师都自带凳子积极参加;二是定期召开团小组会、团支部大会,学习团的知识,讨论落实学校领导和党支部提出的各项任务,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确保完成学习任务;三是发展团员,壮大队伍。当时学校政治空气很浓,学生和青年教师纷纷要求参加青年团,特别是毕业班同学对入团要求更为迫切,都希望走上工作岗位时能带上两份介绍信(工作关系和团组织关系)。

在老校长和党支部的支持下,我们敞开大门,不论什么家庭出身,只要具备团员条件,团组织就积极发展,为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创造一个良好的政治条件。由于团的工作扎实有力,不论是正常的学习任务,还是学校布置的突击任务,只要团组织出面配合,都能一呼百应,确保完成。

海师团委工作很好地配合在党支部的领导下,每学期活动计划都呈报党支部审查,郇华民、李黎民同志多次鼓励张学贤、袁道传放开手脚,大胆工作,当好党的助手。所以团委会在师生中的威望很高,成为党支部的得力助手。

1949年是中国人民革命事业取得最伟大、最辉煌胜利的一年。我党在政治上、军事上是捷报频传,忠诚的共产党员与先进分子们几乎天天处在胜利的喜悦里:1月14日天津解放,1月20日淮海战役结束,1月21日合肥解放,1月31日北平解放,4月22日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4月23日南京解放,4月24日太原解放,5月3日杭州解放,5月16日武汉解放,5月20日西安解放,5月22日南昌解放,5月27日上海解放,8月4日长沙解放,8月17日福州解放,8月26日兰州解放,9月5日西宁解放,9月19日归绥解放,9月23日银川解放,9月25日迪化解放, 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盛况,通过北京新华广播电台的实况广播传遍神州大地、传遍全世界。


开国大典盛况

那是一个举世瞩目的日子,郇华民终生难忘,对于一个忠诚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来说,有生之年,无一日可与之相比拟!

10月1日上午,郇华民就接到通知去新海连特委开会。下午3点,特区在新浦召开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会,当毛主席已经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地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的消息传来,与新海连各党政机关主要干部一起与会的郇华民,仿佛被幸福的电流击中,他眼含热泪同大家一起参加了特委会举行的升国旗仪式。

那是怎样的场面!鲜红的飘扬的旗帜、震耳欲聋的欢呼声、激动得咚咚乱跳的心脏、抑制不住又无法掩饰的热泪、强大的建设新中国的决心和雄心……“就像从幽暗的屋子里一下子走到大太阳底下,全世界都耀眼、通亮,像做梦一样,让人激动到有点记不清楚……”数年后,郇华民向朱崇芹讲述那个下午,仍然激动地无法描述具体。


新海连特区在新浦召开庆祝新中国成立大会,千余名群众参加

散会后,郇华民步行回到学校已经是晚饭时分,他顾不上吃饭,马上召开党小组会议,传达建国喜讯、商议庆祝方案、罗列注意事项,只等上级通知一到,立马展开行动。

据张学贤、张俊鹏、汪惠良等海师同学回忆,当年通讯不发达,直到10月1日晚饭后才接到新海连特委通知,告知10月1日下午,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校园内一片欢腾。全体师生迅即连夜赶扎松门、赶制小红旗,抄写、张贴标语,整理着装……全校上上下下、里里外外都为庆祝活动紧张有序地忙碌着。

郇华民通过党团组织,责任到人,事事布置妥当,又带领张仁等总务人员四处巡视校园,叮嘱各班各组行动的师生注意安全……忙到下半夜,学校安静下来后,他仍不想睡,只靠在被窝卷上躺下来。耳边的喧闹虽已平息,内心的波涛依然激荡:新中国成立了!他用生命紧紧追随的共产党!他的灵魂!他的信仰!他含着激动的泪水,脑海里过起了电影——

从举起右手宣誓的1928年秋天起,他走了多少坎坷路?历经了多少死里逃生?那个四傍无依的少年人,自从握住共产主义理想的火炬,就成了一个秉烛夜行的追梦人!而他所经历的,只是坚强的布尔什维克的千千万万分之一;多少同志牺牲了,多少同志伤残了,终于换来了今天这崭新的政权!

他想起了亡妻,11年了,若她在,现在该是多么完美,孩子都大了,他也懂得了珍惜……他想起了郇霈、周朝鍭、王见高等在他身边长大却已牺牲的青年们,倘若在天有灵,今夜,他们一定也是热舞高歌……

他想起了前几天在路上看到的一群乞丐,鹑衣百结;他又想起至今还有人在盼着国民党打回来。他觉得这个政权的巩固和强大,还需要无数革命者用热血来捍卫。他想起春节前他在办公桌上写下的决心:“为了新中国,培养新青年!”而此刻,他默默地加上一句:“建设新海师!”是的,他要把海师建设好,无论面对怎么样的困难。他要和共和国站在一起,他要承担一个共和国忠诚的捍卫者的责任,建设并赞美她,无论过程有多少坎坷!

他躺不住了。起身,一个人围着校园慢慢走……

次日,门卫老哈对走读的学生说:“昨夜郇校长睡得最晚,今儿起得最早!”




END


连云港市广播电视台FM90.2广播

11月2日起每天20点

《悦读阅美》栏目中将播出

长篇报告文学

《追光者—郇华民与十所学校》

欢迎收听


  本期朗读者:陈小璇

美  王 


公众号光明学人报道链接:

郇华民:一个大写的教育者


扫二维码查看光明日报报道版面







编辑丨王婷婷

审核丨段潇

来源丨FM90.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