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荐好书|《元智慧》
主播荐好书
我是九菲
今天给大家推荐
《元智慧》
推荐指数:★★★★
推荐语:
写给每一个对自我发展存有疑惑的人,帮你度过人生转折期。
如果你还是学生,这本书能让你提前窥见进入社会需要的能力;如果你即将进入社会,这本书能让你做好准备,提前转变思维;
如果你已经身在职场,这本书能让你获得自我成长的方法。
内容介绍:
用智慧驾驭知识考试,是获取反馈和动力的重要途径。我们今天经常会听到有人说,某个人是靠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不善于解决具体问题。也有些人认为,为了培养孩子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最好是取消考试。今天持这种观点的人还不少。那么,考试真的没有意义吗?或者说,如果取消了考试,我们会失去什么?20 多年前,谷歌用实际行动告诉了大家,考试还是有意义的。
1597 年,英国著名政治家和哲学家培根在其著作《沉思录》中喊出了“知识就是力量”这个振聋发聩的口号。今天,追求知识已经成了很多人的人生信条。人们相信通过读书、求学和掌握知识,可以取得更大的成就,同时可以让自己过更好的生活。在社会层面,今天也有比过去任何时代都好的学习环境和培养人才的氛围。然而,很多人上了多年学,学了一肚子知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这是为什么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想要过好这一生,只有知识和文化是不够的,还要有智慧。一个有知识、有技艺的人,在一个由别人给自己做安排的社会,能够靠知识和手艺养活自己。但在一个自由发展的社会,一个人想要实现自己的价值,对社会产生影响,甚至在历史上留下一笔,光靠知识和技艺显然是不够的,还得靠智慧。
虽然知识和智慧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有知识的人不一定有智慧。今天绝大部分人都比古代学者更有知识,但却未必比他们更有智慧。一个人可能学富五车,但他完全可能是在不断重复他人的思想,自己却不善于思考,甚至懒得思考,没有判断力。这样,拥有的知识再多,他在生活中也可能会做出许多误判而耽误自己的人生。相反,像苏格拉底那样的人,逢人便说“我只知道自己一无所知”,倒是富有智慧,因为他知道自己认知的局限性,才会不断探究人性的本质和未知世界的奥秘。
今天很多人会花 40 万美元买一股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票,以便有机会聆听巴菲特的教诲。要论拥有的投资知识,世界上超过巴菲特的人非常多,而且还会越来越多;但要论对待财富的智慧,就很少有人能和巴菲特相比了。在过去,经常有一些有知识但无所敬畏的人说巴菲特的知识结构过时了,但几年后事实证明巴菲特依然是对的,而嘲笑他的人早已不知躲到哪里去了。这便是知识和智慧的差别。
我有一位朋友,算得上中国有金融知识的人之一。聆听了巴菲特的教诲后,他说有醍醐灌顶的感觉。后来,他又找到一位在他看来“中国有智慧的人”,那位智者帮他分析世界大势,引导他投资全球两个发展快的市场。五六年后,他在那两个市场成了全世界重要的投资人,获得了巨大的投资回报。这位朋友讲,今天的世界不再缺乏有知识的人了,但有智慧的人依然凤毛麟角。
我经常会把知识比作术,把智慧比作道,而道可以驾驭术。没有智慧的知识,对人来讲有时是一种负担,知识越多,负担越沉重,会把人困在其中。中国有句老话,“淹死会水的,打死会拳的”,说的就是人陷入对自己知识和技能的盲目自信,以至于做出了蠢事。因此,只有通过道来驾驭术才能做出有益的事。比如,一个人学会开车,这是掌握了技能,也就是掌握了技术层面的知识;而懂得开车要遵守交通规则,要谨慎,则是理解了道。如果没有开车之道,技术越高可能越危险。
遗憾的是,今天很多人只重视术层面的知识,却忽视了道层面的智慧,结果过得很辛苦。这其中的道理也不难理解。世界上的知识有很多,学都学不完。虽然今天的人知识比过去的人多了很多,但依然是有限的。再博学的人在无限的知识面前也会黯然失色,也正是因此,庄子才会有“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感叹。这些人在面对未知世界时,依然感到不知所措。智慧则不同,因为智慧是富有创造性的,它不被有限所困,面对无限世界反而显得生机勃勃,能够创造出更多知识。有了智慧,只要有条件,再获得知识反而会成为一件相对容易的事情。
掌握知识的方法和获得智慧的方法不同。知识可以通过学习去获取,智慧则要靠悟来获得。这个“悟”是指自己去觉悟、去领悟。一个道理,只有自己真正领悟了,使用起来才能融会贯通。因此,获取知识的过程是学习,这是大家所熟悉的;获得智慧的过程则是一种修行,这是很多人之前没有体验过的。
说到修行,很多人会想到高僧隐士。但实际上,对生活智慧的修行,是不可能在学者的书斋或者隐士的草庐中完成的,而要到大千世界去感知,去触碰世间万物,去体会人情冷暖。因此,我希望在读完本书后,广大读者朋友能将所学的知识上升为智慧,这样知识才能显示出它们的价值。然后,希望你们能在智慧的引导下付诸行动,以此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