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子有方-名师访谈】:做家乡教育的守望者、守护者——访连云港海州实验中学骆增翼博士
2022年9月10日是第38个教师节,在教师节来临之际,连云港综合广播《教子有方》节目专访江苏省首届“苏教名家”,江苏省首届领航名师,海州实验中学骆增翼博士。秉持“一切孩子都能成功”的教育信念,骆增翼博士21年如一日扎根于连云港市海州实验中学,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历史教学实践,以史育人 、增智翼行、勤学不辍、扎根家乡。他先后荣获江苏省首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江苏省初中第一位学校自主培养的博士。
怎么让孩子们喜欢上历史?
骆增翼:我的许多学生对历史也是又爱又恨。我认为大家喜爱历史,说明历史本身魅力无穷,但觉得历史课枯燥乏味可能是因为教学方法存在些许问题。面对这一现象,我们已进行了10余年的探索,形成了“以史育人的融通课堂范式”,即在史实通透中引导孩子理解社会发展阶段特征,感受历史现象的规律;在史料研读中走进历史人物,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体会他们的所思所想所困,汲取他们为人处世的智慧;在活动探究中体会历史学科方法之美,体悟家国情怀之内涵,享受合作之乐。对于初中孩子,故事最具有吸引力,从孩子的视角用学术话语讲故事应是每位历史老师的基本素养。在故事中明理、在故事中增信,在故事中崇德,在故事中力行,也是历史教学的题中之义。还有就是做中学、用中学,我们拟打算与市博物馆合作,让孩子在触摸历史中了解家乡、理解家乡、热爱家乡,奉献家乡。
有了博士学历和学位为什么最后还坚守在基础教育的历史课堂上?
骆增翼:首先源于对教育的不断理解。要真正地育好人,教好历史,应该拥有跨学科素养。不同阶段的学习和教学,总能使我对教育问题产生不同的思考和实践,经济学知识能更好地帮助我理解岁月变迁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新陈代谢的本质,法学能更好地帮助我理解法治、国际关系在近现代史中的作用,硕士学习使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历史教学的根系所在,博士学习则使我明白高质量的教育需要高质量的管理。
其次源于家人的无私奉献。求学路上的风风雨雨,都是家人伴我一程程走过的,孩子出生时我在读硕士、孩子刚上小学时我在读博士,家庭的重担就落在了同为教师的妻子身上,为了我的发展,她放弃了许许多多的机遇和荣誉。我的每篇文章都经过作为语文老师的她的修改和润色,字里行间都蕴藏作为教育实践者的她的建议和见解。
最后源于领导和同事的鼓励支持。有一句话至今仍让我记忆犹新。在读博前,时任校长的徐进利老师对我说:“增翼!如果你经济上有困难,我和刘老师资助你。”刘俊利主任、史春林校长一如既往兄长般的关怀时时激励着我,在多年的学习和工作中,像这样给予我持续鼓励与大力支持的领导、专家、同事还有许许多多,我始终铭记心中。我认为回报他们的支持与帮助的最好方式就是把这份奖掖后进的学风传承下去,扎根于家乡、扎根于学校、扎根于课堂。培养出更多属于我们自己的优秀人才与学术精英。做家乡教育的守望者、守护者和践行者无疑能帮我实现这一愿望,报答这份恩情。
对于年轻老师的进步和成长,有什么建议?
骆增翼:第一个我们要首先需要角色转换,这个很重要,由学生变成老师。第二个要规划,基本上是每个学校都在新教师来了以后找师傅教。第三个我认为还是要学习,这个学习呢我们可以广义的理解,可以向一切可以学习的地方学习,向一切可以学习的人学习,比如向我们的书本学习,向我们的老教师学习,甚至向我们学生学习。第四方面就是如何面对困难,刚入职我们每个人对教育本身的理解和做法,都存在一些困惑,这是正常的事情。我们就要经过这个适应期,(未来)一定会有好的发展。
编辑丨徐止丽
审核丨段潇
来源丨连云港综合广播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