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次发现“鸟中国宝”东方白鹳在连云港成功繁殖——180多天的守护终于放下心来

2022-09-22 17:31:53


十月即将到来,让一年一度的候鸟迁徙拉开了帷幕,看着守护了180多天的东方白鹳一家向南飞入蓝天,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志愿者王佃宝、周翀等人员一直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今年三月下旬,供电局维修人员无意中在连云港一处距离地面80米高的电线塔上发现一个大型鸟巢,窝里有四枚鹅蛋大小卵,后经野生动物保护志愿者王佃宝考察鉴定,确认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的卵,这也是该珍稀鸟种在连云港的第一次繁殖记录。据最新统计,目前全世界只有9000多只东方白鹳。



东方白鹳(学名:Ciconia boyciana)是鹳科、鹳属大型涉禽,被誉为“鸟中国宝”,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常在沼泽、湿地、塘边涉水觅食,主要以小鱼、蛙、昆虫等为食。性宁静而机警,飞行或步行时举止缓慢,休息时常单足站立。3月份开始繁殖,筑巢于高大乔木或建筑物上,每窝产卵3-5枚,白色,雌雄轮流孵卵,孵化期约30天。多在东北中、北部繁殖;越冬于长江下游及以南地区。该物种已被列入2021年2月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



在确认为东方白鹳的卵巢后,王佃宝、周翀等野生动物保护志愿者们既兴奋又紧张,大家一方面期盼着新生命早日到来,另一方面又担心繁殖过程中会有什么闪失。于是,大家在王佃宝的带领下,自发开始了轮流值班,用心守护东方白鹳一家的安全。


经过31-34天的卵化期,可以发现雏鸟每天由雌雄亲鸟共同喂养,雏鸟长到60-63日龄后,便可以随亲鸟飞离巢区觅食了。但很可惜,在后来的拍摄中发现只有三只成功出巢。六个多月里志愿者们见证了小白鹳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同时也为周边居民普及了关于野生动物保护方面的知识,让大家充分认识到东方白鹳在连云港成功繁殖的生态意义和巨大价值。



接下来7-9月的日子里,东方白鹳一家在开阔的农田以及水域捕食,在空中时常可见它们红色纤细的大长腿和黑白相间的展翼,远远看去犹如优雅的舞者在空中急飞。


这一切都在为向南迁徙做准备,终于在近几天,东方白鹤一家已展翅南飞。



这让王佃宝、周翀等志愿者们几个月来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也希望它们一路安全到达目的地,并在明年能继续来我们这个山美水美、生态环境日益提升的连云港筑巢繁殖。



编辑丨徐止丽

审核丨段潇

来源丨FM90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