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南县盐西家庭农场: 生态综合种养 水田变成“聚宝盆”
盐西家庭农场坚持科学种植,向良种良法要产量,实行精细管理,靠节本增效提收益,利用稻、虾共生互利的生态循环种养模式,大力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将种植业和养殖业紧密结合,实现了一水多用,一田多出,既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率,又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同步发展。同时农场通过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作业,推广应用无人机开展植保作业,利用农闲开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探索订单生产和品牌建设两条路径,实现大米产品优质优价,推动当地粮食产业提质升级,闯出了一条家庭经营、服务带动的致富新路。
盐西家庭农场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李集镇李集乡,创办于2016年4月,拥有耕地500亩,主要从事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示范推广,初步形成种植、养殖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农场总结出十余套适合本地区的实用型综合种养技术,推出《高效生态农业规模经营实施办法》,全力打造“灌河源”“尝香知”系列农产品品牌,并形成“鹅稻虾”“鸡稻虾”等多项高效、立体、生态综合种养模式。2018年,成立灌南县田管家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高素质农民培训示范基地(农民田间学校),以农田托管为切入点,开展农业全产业链社会化服务,组建了灌南县第一支农业社会化专业服务队伍——新灌河无人机飞防植保服务队。农场拥有专业化服务人员20余名,农用无人机14台,其他农用机械6台,托管农田3万余亩,协议服务农户1000余户,同时开展跨区域服务,综合服务能力20万亩,年利润超1000万元。2016年,盐西家庭农场被灌南县评为“示范家庭农场”,2017年被连云港市评为“示范家庭农场”, 2018年被江苏省评为“示范家庭农场”,2019年被认定为“省级高素质农民培育实训基地”。
农场注重提升农技应用水平和田间管理水平,推广10%搞精品种植、20%高效养殖、70%规模生产的种养殖模式。在精细管理中增加经济效益,开展“鹅稻虾”“鸡稻虾”等多项高效、立体、生态综合种养模式,每年养5万只鹅或鸡,地里的草给鹅、鸡当饲料,鹅粪鸡粪再变成绿色肥料还田,形成良性生态循环链,有机肥提高15%,农药降低30%,农药减量粮食产量反增,种植出的稻米色泽、口感上乘,市场价格也颇具优势。鹅稻虾、鸡稻虾、稻鱼种养等立体循环模式,通过生态种养、循环共生模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重塑农田生态系统,使得农场每亩地可增收1000余元,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提升。
农场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不忘回报家乡,自觉肩负起示范带动的社会责任。农场吸纳周边村剩余固定劳力20人到农场工作,并毫无保留地向当地粮农和前来参观的农场主传授技术经验。农场还为周围农户提供农机作业服务,使全镇机械化作业率、秸秆还田率均达 100%。针对外出打工人员增多、农村劳动力逐年减少的状况,农场对近千户农户的3万亩土地实行托管,双方协商签订托管协议,由农场负责提供耕、 种、防、收等全程服务,收取托管费用,缺劳力农户收益不减反增,深受农户欢迎。农场始终提倡“大户带散户”,每位种粮大户带动3—5户邻居做事,合作共赢,最终实现共同致富。
下一步,农场还将打造市场化服务平台,并积极发挥平台效应,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合作,进一步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张竞男)
编辑丨方婧瑄
审核丨段潇
来源丨连云港综合广播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