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的二十大精神微党课|⑨“中国式现代化”

2022-12-31 08:57:00

为了深入解读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中共连云港市委党校和连云港市广播电视台合作推出《党的二十大精神微党课》,邀请市委党校教授、讲师走进演播室,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关键词,结合我国以及连云港发展实际深入浅出地讲述,力求内容专业精准、通俗易懂。今天推出第九课“中国式现代化 ”。


主讲人: 

卢山,中共连云港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室主任,三级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政治经济学,区域与产业发展,国家、省、市委重大精神解读。先后承担国家行政学院课题1项,承担省“333人才”工程课题2项,省社科规划(省市协作)课题1项,其他厅级课题30余项。2009年至今获党校教学“一等奖”8项,全市党校系统精品课3项。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如何准确全面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是学习二十大报告精神的重要内容之一。

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伟大梦想。

现代化代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同时也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伟大梦想。从洋务运动追求西方器物的现代化、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追求西方政治制度的现代化、到新文化运动追求西方文化的现代化,都是对现代化的尝试,但都以失败而告终。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百年追求和伟大创造。

中国共产党自建立之日起就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归根结底是赶上时代,赶上世界,完成现代化的使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因此,从建国后一直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尤其是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强调了基于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

“中国式现代化”,实质上是在汲取西方式现代化教训、吸收其成功经验基础上的现代化,既是对我国客观国情的概括,也集中体现了近些年我国逐步完善的新发展理念。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其中国特色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二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不是西方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四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不是西方只注重人的物质享受的现代化;五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不是西方发达国家通过侵略扩张掠夺完成财富积累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建构了中国式现代化时代化的话语体系。

二十大报告从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目标、基本特征、本质要求、战略安排、实践原则系统建构了“五位一体”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和实践体系。

基本目标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战略安排是“两步走”战略,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应对前进道路上的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这是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具体运用,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践原则,必须始终坚持。

中国式现代化将给中国和全球带来世纪性的深远影响。

一是打破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神话。用中国实践证明,现代化不是西方社会的专属特征,西方式现代化也不是现代化的唯一解,还有中国式现代化。

二是彻底改变世界现代化版图和世界经济政治格局。14多亿人口现代化对全球现代化的影响将是全局性和颠覆性的。

三是中国将成为全球社会稳定的典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将防止西方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后社会分化撕裂现象。

四是中国将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绝对中坚力量。中国承诺“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将一改西方发达国家通过侵略扩张完成财富积累实现现代化的途径和模式,现代化的实现将为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强有力软硬实力支撑。

我们要深刻把握、始终坚持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紧紧抓住未来五年开局起步关键期,牢牢把握“五个坚持”重大原则,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推进新的“两步走”战略安排,使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