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的二十大精神微党课|⑩“粮食安全”

2023-01-01 08:56:00

为了深入解读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中共连云港市委党校和连云港市广播电视台合作推出《党的二十大精神微党课》,邀请市委党校教授、讲师走进演播室,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关键词,结合我国以及连云港发展实际深入浅出地讲述,力求内容专业精准、通俗易懂。今天推出第十课“粮食安全 ”。


主讲人: 

贾金荣,经济学硕士,毕业于兰州大学经济学院,中共连云港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室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乡村振兴、区域发展与产业规划、区域与城市规划、生态经济。

今天的中国,用全球9%的耕地养育了世界近20%的人口,实现了由“吃不饱”到今天“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真正做到了粮安天下,可以说,粮食安全给社会注入了“定心剂”、带来了“安心丸”。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是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截止目前,我国粮食产量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83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稻谷、小麦两大主粮储备都超过了一年的消费需求。“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这是我们的底气所在。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我们又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文如下: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我们用这么多的篇幅来谈粮食安全问题,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粮食安全问题一以贯之的高度重视,全面明确了我国保障粮食安全的目标要求和重要举措。

其中,目标要求就是“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请大家注意一下,这里的“全方位”“根基”是中央文件在粮食领域的新提法,是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更高要求,也是对端稳端牢“中国饭碗”的极端高度重视。

那如何理解“全方位”?

所谓的“全方位”,它指的是方式方法,是对以往粮食安全工作更高的升级要求,指的是我们在粮食安全乃至食物安全的全领域、全过程、全环节,都要盯紧抓实、环环相扣、不留死角,这叫全方位。

那如何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呢?我们刚才也看到了,二十大报告中也为我们指出了具体举措,就是我们要全面构建“地  技 利 义 保”系统完整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在地上,要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这是我们的底线,任何时候我们都要牢牢守住;在“技”上,要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这是我们的根本出路,我们要不断驱动创新;在“利”上,要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就是让种粮农民多得利、多赚钱,让主产区不吃亏、多打粮,这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我们要确保落实到位;在“义”上,要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饭碗要一起端,责任要一起扛,这是我们重农抓粮的信号,我们要始终坚持到底;在保上,要强化粮食生产、储备、流通、调控、减损能力,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我们看到啊,端牢中国人的饭碗,我们有骨气、有底气;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我们有志气,有方式方法。

仓廪实,天下安。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全球粮食产业链供应链不确定风险增加,我国粮食需求仍然呈刚性增长,紧平衡的格局短期内难以改变,这样的背景下,粮食安全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只有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健全每个环节,深挖各项潜力,才能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让大国前行的航船更牢靠、更稳健。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