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的二十大精神微党课|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023-01-13 14:59:59

为了深入解读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中共连云港市委党校和连云港市广播电视台合作推出《党的二十大精神微党课》,邀请市委党校教授、讲师走进演播室,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关键词,结合我国以及连云港发展实际深入浅出地讲述,力求内容专业精准、通俗易懂。今天推出第20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主讲人: 

邵翔,连云港市委党校科技文史教研室副主任,河海大学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现从事市情研究,最新成果主要有《服务业理论与连云港现代服务业战略》,《连云港生态文明与低碳发展转型研究》等。


习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五个方面的中国特色,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关系模式,超越了西方思想史上人类中心主义和自然中心主义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争论不休,超越了人类社会过去所有的发展模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把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蕴含的中国智慧。


第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整体自然观。现代系统科学和环境科学都已经证明,自然系统的各个部分都是相互联系的,人是自然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类的命运与生态系统其他生命的命运紧密相连、休戚相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因此要树立起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意识,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第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众所周知,西方现代化走的是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中国共产党推动绿色发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不再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而是按照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从“有没有”转向发展“好不好”、质量“高不高”,追求绿色发展繁荣。   


第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生态环境是最公平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人民主体观。在生态环境问题上,“为什么人的问题”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分水岭。“绿水青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等一系列阐释都表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回答了“为什么人的问题”。此外,我们把建设美丽中国作为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要求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实际上是回答了生态文明建设“依靠什么人的问题”。  


第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的生态正义观。就我国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是要“协同推进人民幸福、国家强盛、中国美丽”。 就世界而言,中国坚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