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精神微党课|㉒“碳达峰碳中和”
为了深入解读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中共连云港市委党校和连云港市广播电视台合作推出《党的二十大精神微党课》,邀请市委党校教授、讲师走进演播室,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关键词,结合我国以及连云港发展实际深入浅出地讲述,力求内容专业精准、通俗易懂。今天推出第22课“碳达峰碳中和”。
主讲人:
卢山:中共连云港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室主任,三级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政治经济学,区域与产业发展,国家、省、市委重大精神解读。先后承担国家行政学院课题1项,承担省“333人才”工程课题2项,省社科规划(省市协作)课题1项,其他厅级课题30余项。2009年至今获党校教学“一等奖”8项,全市党校系统精品课3项。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这是推动绿色发展,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如何认识把握引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呢?
全球气候治理已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少数最受瞩目、影响最为深远的国际政治经济议题之一。碳达峰碳中和是全球应对气候变暖的一致行动,按照“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来设定碳达峰碳中和时间表。
所谓碳达峰,就是指在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碳中和指的是一个组织在规定时期内,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二氧化碳去除技术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碳排放与碳去除达到平衡。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2020年9月的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做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承诺。我们必须深入认识推进碳达峰碳中的重要意义和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充分认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紧迫性和艰巨性,统一思想和认识,扎扎实实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首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事关世界各国的能源、产业、经济、贸易、金融、科技等全方位的可持续发展。碳中和不仅是温室气体减排事务,更是各国之间技术和经济竞争的高地,是一次全面的经济转型,更是一次观念、思想与生活方式的革命。“应对气候变化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这不是别人要我们做, 而是我们自己要做,是主动的作为,不是被动的,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确保中国在绿色发展的新一轮竞争轨道上占领制高点。
其次,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维护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我国油气资源对外依存度高,存在较大的安全性风险。通过“双碳”战略,推动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更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能源需求,提高能源自给率,增强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安全性、可持续性。
再次,碳达峰碳中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人类生命共同体的中国贡献和担当。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体现大国担当。我国风电、光伏强大的全产业链制造能力将持续推动全球新能源设备转换效率的提高、使用成本的下降,拉动全球经济绿色复苏,创造新的就业机会,贡献“中国力量”。全球共同的气候行动也是我国加强国际对话、提升国际话语权的良好契机。
最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硬仗,也是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能力的一场大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必须立足国情,坚持稳中求进、逐步实现,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搞运动式‘降碳’、踩‘急刹车’,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处理好发展和减排的关系、整体和局部的关系、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关系、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通过能源使用端、能源生产端、技术和政策支撑端、提升碳汇能力端协同发力,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