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精神微党课|㉕“ 文化自信自强 ”
为了深入解读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中共连云港市委党校和连云港市广播电视台合作推出《党的二十大精神微党课》,邀请市委党校教授、讲师走进演播室,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关键词,结合我国以及连云港发展实际深入浅出地讲述,力求内容专业精准、通俗易懂。今天推出第25课“ 文化自信自强 ”。
主讲人:
吴玲,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中共连云港市委党校科技文史教研室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主要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文化强国,现主讲《习近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文化建设重要论述》)。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由以往坚定“四个自信”中的“文化自信”,拓展到“文化自信自强”,这是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就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调整,体现了我们党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坚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决心和信心。
新时代新征程,如何理解“文化自信自强”?
首先,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力量。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从历史长河看,文化能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从时代大潮看,文化能引领社会重大变革;从全球风云看,文化能提高我们的综合国力,文化的作用不可替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把文化自信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确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一项根本制度;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推动我国文化建设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为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全新局面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因此,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
其次,坚定文化自信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
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是全面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离不开文化自信自强。这是我国文化发展现状的内在要求,也是我们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现实动力。
另一方面,文化自信自强为中国式现代化增添了民族文化特色。就各领域来说,如法治层面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在乡村振兴方面要实现文化振兴;在推进国家安全方面要保障意识形态安全;在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方面,则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些都体现了文化自信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广泛性作用。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民族、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对自身文化影响力的坚定信心。我们的文化就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今天,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有信心让文化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迸发磅礴伟力。
最后,坚定文化自信从根本上说是为了推进文化自强。
“文化自强”就是要使我们的文化具有强大的软实力。将“文化自强”写入党的代表大会报告,意味着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时机、条件基本成熟。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必须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具体来说,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一是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二是要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是要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四是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五是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这次党的二十大报告,高瞻远瞩、举旗定向,全篇深刻阐述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刻阐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充分彰显了党的思想伟力,是奋进新时代、担当新使命的政治宣言和行动指南。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