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劳动节:致敬平凡亦不凡的残疾人劳动者(一)
在这座城市中,每个人都默默坚守平凡岗位,看似普通却守护了一城的温暖;同样有这样一群劳动者,他们身残志坚、自强不息,他们在生活中坚持着、坚守着。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们,听他们用坚韧不屈的品质,讲述不平凡的故事......
张连喜
他出身贫苦,却一直怀揣文学梦;他身残志坚,开办裁缝铺帮助200多名学员再就业;他自强不息,将多年的文化积累变成了飘着墨香的文字,成为一名农民作家。他就是海州区浦南镇汪新村村民张连喜。
张连喜从小就喜欢读书。因身患小儿麻痹症,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活,迫不得已离开了校园。张连喜说:“辍学后的我,仍然怀揣文学梦。为了弥补知识的不足,我自学了文化课,没有书就偷偷地抄弟弟的课本。那时候,只要一有空便去逛书摊或是向同龄人借书看。”
迫于生计,步入社会的张连喜自学服装裁剪与缝纫技术,并在村里开了一家裁缝铺。2005年,张连喜和妻子到镇上租了两间店铺,把店里的老设备更换成六台高速平车、一台高速五线包缝机。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他逐渐打开了市场,一些网店慕名前来找他做皮裤、风衣、毛呢流行时装的加工,还有一些加油站、敬老院、大酒店来找他订做工作服。张连喜觉得,“尽管自己是残疾人,但也能自己养活自己,不需要家人操心。”2016年,张连喜获连云港市首届残疾人展能节职业竞赛服装裁剪项目三等奖、连云港市自强模范;2018年获“海州区最美残疾人家庭”称号;2022年被评为“海州区文联系统先进个人”。
为了丰富自己的阅历,张连喜又学习了社会工作专业和电子计算机技术。伤残没有影响他的创作,反而让心情沉淀下来。他先后在《中国残疾人》《连云港文学》《参花》《文学百花苑》等杂志和《17K小说网》《中国作家网》《中国诗歌网》《中国残疾人杂志网》等网站发表小说、诗歌、散文等40多万字。作品入选多本文集,出版合集作品《流萤集——当代作家作品精选(二)》曾获第三届《龙魂杯》网络文学大赛现代诗歌三等奖等,获《中国残疾人》杂志二等奖,首届中国当代文艺“桃李芬芳”诗文大赛佳作奖。
张连喜说:“在我最艰难的时候,多亏了残联以及来自社会大家庭的温暖。”谈及未来,张连喜说,他对文学的梦想将永无止境,他会一直听从内心的声音,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蒯学通
蒯学通,连云港市学通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现在任连云港市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连云港市门窗协会支部副书记、副会长、连云港市公益协会副秘书长、连云港七彩光公益图书馆名誉会长,还被评为“海州好人”。
16岁那年,蒯学通在一家建筑工地干活时,不幸被高空突然坠落的高压电线击中,从此永远地失去了双手。面对飞来横祸,他痛苦、彷徨、失望过,但是在家人和朋友的鼓励下,他又重新振作起来,最终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2003年第六届全国男子残疾人运动会自行车锦标赛1千米计时赛第一名,70千米个人赛第一名、10千米计时赛第一名,4千米计时赛第一名,第七届全国残运会体育道德风尚奖获得者。国际赛场上,先后获得过欧洲残疾人自行车公开赛个人第六名、2006年世界自行车锦标赛世界第四、团体第一、中国第一的好成绩。看着一张张凝结着无尽汗水的证书和奖牌,想到成功背后的艰辛,蒯学通认为好男儿就应该做到“流汗流血不流泪,争光争气争第一”,更加坚信:人的身体可以残缺,但人的毅力不能软。
由于特殊的人生经历,蒯学通始终牢记初心,不辱使命。退役后,他从门窗系统起步踏上了创业的道路,在港城装饰行业摸爬滚打了十多年,始终秉持和信守顾客至上、诚信经营,公司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学通装饰”很快就成了家喻户晓的一方品牌。
蒯学通身上展现的是港城人的拼搏与担当,他成功,不仅得益于他顽强的精神,更得益于那份永恒的自信。
幸福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
向自强不息的残疾人劳动者、
向所有劳动者们致敬!明天,我们将继续推出“致敬平凡亦不凡的残疾人劳动者(二)”敬请关注!
来源:连云港残联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