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奔跑吧,中欧班列——写在郑州中欧班列开行十周年之际
郑欧进口商品商城
十载岁月打磨,郑州国际货运班列整体规模不断壮大。
2023年7月18日,郑州国际货运班列开行十周年。回首十年,郑州中欧班列从一条物流通道成长为“一带一路”发展的重要引擎,高质量开行的中欧班列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搭建起互利共赢的桥梁。
2014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郑州国际陆港,勉励郑州国际陆港“建成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物流通道枢纽,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多作贡献”。
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中欧班列不断发挥强大动能,凭借铁路枢纽的巨大交通优势,为河南企业和产品提供对外出口更便捷、更经济的发运通道和物流服务,将一批批河南品牌货物运往亚欧大陆各地,不断推动经贸文化、国际产能合作落地开花。
通达,优化通道线路布局
2013年7月18日,首班郑欧班列顺利开通
时光倒回到2013年7月18日,首班从郑州出发至德国汉堡的郑州国际货运班列开行,标志着河南陆上丝绸之路建设实现“从无到有”的实质性进展,沟通世界的国际铁路物流大通道由此打通。
十年来,郑州中欧班列驰骋于亚欧大陆间,构建了“23个境外直达站点、8个出入境口岸”的国际物流网络和“1+N”境内外物流枢纽体系,畅通欧洲、中亚、东盟及日韩等4个方向的国际物流干线通道,累计开行约8000班。由初期平均每月1班提升到最高每天超10班的高频次往返开行状态。
境内外合作伙伴超6000家,通达全球40多个国家、140多座城市,集货半径达1500公里,进出口货运量近420万吨、货值280亿美元,成为繁荣国际经贸合作的“黄金列车”和实现沿线国家互利共赢的“钢铁驼队”。
一条条延伸向远方的铁轨,一列列满载货物的班列,彰显着发展的强劲脉动,见证了河南高水平对外开放奋力奔跑的身影。
郑州国际陆港“一干三支”铁海公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
融合,促进运贸一体化发展
港站口岸,鸣笛声此起彼伏,一班班“钢铁驼队”满载而发,每一次启程都肩负着稳外贸、促开放的使命。不计其数的“河南制造”奔驰在欧亚大陆,沿线各国民众分享“黄金列车”带来的丰富物资和无限商机。
濮阳濮耐高温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国内最大的钢铁行业用耐火材料制品供应商,产品远销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乌克兰等地。通过搭乘中欧班列,企业不仅快速高效地将产品运抵客户手中,还和行业内世界顶尖公司展开同场竞技,带动产品发展升级。
绿豆专列、板材专列、宇通专列、新能源汽车专列等特色化、定制化产业班列先后开行。从早期的“新选择”,变成企业合作的“稳定器”;从开始创新“一单制”全链条服务,到打造“数字班列”“冷链班列”“跨境电商班列”……十年来,中欧班列“河南模式”一直在创新发展,助力河南好物卖好全球。
不久前,中欧班列(中豫号)“泰国—老挝—郑州”水果冷链专列开通,郑州同东盟国家在农产品贸易等多领域的务实合作将越来越多,郑州及周边地区老百姓的“果篮子”里会出现更多优质热带水果。
积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造商建立直接合作关系,采取“直采、直运、直营”模式,线上建立“班列购”APP、微信商城、小程序等平台,线下建立代理商,注册国际商标30余个,开展班列商品进社区、县区巡展活动上百场,逐渐形成“以运带贸、以贸促运”产业互补良性发展格局,让普通百姓在家门口也能分享“一带一路”中欧班列建设成果。
二〇二二年十月二十四日中欧班列(中豫号)郑州-白俄罗斯明斯克新能源汽车专列开行
高效,提升运营服务质效
总部位于上海的上海台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2011年在郑州设立分公司开展业务。业务经理王宁回顾这十多年来的发展,感受最多的是:“业务越来越多了,人越来越忙了。”
王宁说,刚到郑州时公司只有3名同事,现在都有50多人了。代运的货物种类多了,产品附加值也都上去了。
王宁的诸多客户中,有不少是“回头客”,他们都是中欧班列的“铁粉”。其中一家德资企业表示:“运输一定要交给中欧班列。”
郑欧班列进口商品展示体验中心、郑州国际陆港平行进口汽车口岸
“铁粉”忠诚,原因是啥?
是郑州独特的区位优势和班列安全可靠的服务质量。虽然有的地方给的报价低、补贴多,但是不少企业跑去尝试后,发现那里的中欧班列运营效率低,时效和安全保证不了,就又回到了郑州。
小到50克的商品,大到22吨的货物,在陆港公司都能找到合适的集装箱。“我们会根据客户需求,量身定制装箱方案。”郑州国际陆港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康岩说。
有学者认为,对于班列开行而言,开行数量不是最关键的,关键是通过开行中欧班列引领制度创新,引领开放进程,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引领新产业集群聚集。
去年4月,河南省委、省政府把中欧班列扩量提质发展作为实施优势再造战略和制度型开放战略的重要工程,推进河南中欧班列统一命名、统一管理、统一计划、统一线路布局、统一政策支持。至此,河南中欧班列统一命名为中欧班列(中豫号),攥指成拳,织网连链,共同推动全省国际陆港集成联动和中欧班列扩量提质。
未来,河南中欧班列将通过引进多主体运营,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班列运行网络体系,培育拓展相关产业,推动班列产业全链条发展,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促进沿线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服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注入强劲河南动能。
(供图:郑州国际陆港开发建设有限公司)
十年,河南这条“路”有多繁忙?
从开行之初的“每月一班”到常态化的高频均衡对开,
班列累计开行约8000班,
承运货物上万种,
进出口货运量近420万吨、
货值280亿美元,
综合运营能力保持全国前列,郑州成为我国中东部地区唯一的中欧班列集结中心。
十年,河南这条“路”的朋友圈有多大?
始发终到郑州的货运班列不停奔跑,
在连点成线、织线成网中助推中欧班列(中豫号)构建起“23个境外直达站点、8个出入境口岸”的国际物流网络和“1+N”境内外物流枢纽体系,
境内集货半径达1500公里,
畅通了欧洲、中亚、东盟及日韩等4个方向的国际物流干线通道,
业务网络遍布40多个国家140多个城市,
境内外合作伙伴超过6000家。
十年“长跑”,“钢铁驼队”如何谱写河南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创新史、奋斗史?
扩量提质“陆上丝路”,无缝衔接“海上丝路”,
联动发展“空中丝路”,融合创新“网上丝路”,
陆、海、空、网“四条丝路”协同发展,
集中释放开放通道、开放平台的聚合效应,
助推河南成为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支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
河南日报记者 胡舒彤
编辑:华夏
编辑丨陈思
初审丨徐蓓蓓
复审丨段潇
终审丨刘超
来源丨交汇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