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好乡村振兴“赶考路”

2022-09-13 10:39:34

9月15日-19日,第三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首届中华传统工艺大会将于济南开展,琳琅满目的工艺品展现了乡村丰富的文化产业,也展现了乡村产业的发展历程,彰显了乡村振兴发展的蓬勃气象。


农民群众需学好“匠艺”,党员干部则需学好“言”艺、“农”艺和“财”艺,才能更好地赋能乡村振兴。磨好金刚钻,离不开技艺高超的瓷器活,走好乡村振兴“赶考路”需携带“三艺”技能包,不断丰富见识、拓宽眼界,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增强和提高服务群众、服务人民的本领和水平,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和群众交流无障碍,方能拉近与群众间的“心灵距离”;与乡亲们有“共同语言”,方能当好“政策宣传员”“评理调解员”,为年迈村民宣传政策时也能用更加通俗易懂的方式让他们理解,把政策要点讲解好,将政策红利“精准滴灌”。村民的本地话里蕴含着一个地区的文化传承,也是人们家乡认同感和归属感的来源之一,因此,学好本地话,才能更好“本地化”,从而走好新时代的群众路线。


推动乡村振兴的产业发展,需练好专业的“老把式”和科学技术的“新把式”,让脚踏实地劳动的观念在心里生根发芽,将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融入实践。推动产业发展,不能光凭一腔热血,还要对自然规律和作物生长情况有深入实际的了解,“四体不勤,五谷不分”难以担负重任。实践是最好的老师,积极主动融入实践中,能够掌握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因此,党员干部要投身实践“大熔炉”,坐上“农业直通车”,主动学习科学技术,在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四季的变化中掌握过硬的能力本领,用科技的力量为辛勤劳动开创美好未来插上翅膀。


党员干部在实践中常常会遇到的问题就是,对于村财增收、发展村集体经济办法不多,带领村民致富方面思考不够、经验不足。积极化解问题,努力补足短板,才能更好地为乡村振兴作出贡献。为此,需多向经验丰富的第一书记、村干部学习,沉下身子向当地群众“求教”,以谦虚的态度当好“小学生”,汲取群众的智慧,用上“金点子”。通过销售优质农产品、发展观光采摘休闲农业等方法提升旅游服务质效,为乡村振兴制定适合“路线图”,通过发挥资源特色、整合本土优势,进一步激发村民打造旅游精品线路,全面提升村庄人居环境品质的积极性,为乡村振兴的发展“赋能助力”。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基层是党员干部“拔节育穗”的沃土,实践磨砺、得遇良师更为事业发展装上了“推进器”。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要继续发挥重视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优势,在实践中增长知识、增加智慧、增强本领,激发乡村振兴发展道路上的“加速度”,走好乡村振兴“赶考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郭素娇  刘文韬)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