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城接力读党史》:《智炸铁甲车》《温其彬的支前特等功奖章》

连云港综合广播(FM102.1)策划推出“全城接力读党史”系列融媒节目,欢迎热爱读书的您踊跃报名参与。本期高欣瑶和戴妍两位同学给我们讲述《智炸铁甲车》《温其彬的支前特等功奖章》。
全城接力读党史——《智炸铁甲车》
宣讲人:高欣瑶
师专一附小盐河校区六三班

智炸铁甲车
1944年,日军铁甲车每天在东陇海铁路上巡逻。这列铁甲车共有7节,火车头排在列车中间,它的前后都是炮楼似的武装车厢,车厢里分散乘有100多个鬼子。这对我连接华中和山东抗日民主根据地的苏鲁交通线是一个非常大的威胁,滨海军区党委决定炸掉这列铁甲车。
滨海武工队负责人孟冲和李明德接到任务后,与苏鲁交通线彭宅的沈兰芳、霍礼忠联系,找到在铁路上工作的内线秘密勘察铁路线路,制定了爆炸方案。把爆炸点选在牛山车站西边七、八里处的张谷铁路桥。因为该桥是水泥钢筋桥墩,便于安放炸药,另外此桥距新浦和新安镇都有七、八十里,敌人呼叫增援时间较长。同时,他们又准备了破坏铁轨的毁车方案,即使爆炸不成,铁甲车也会脱轨造成翻车事故。
8月的一天,武工队接到情报,当晚铁甲车要在902次客车走后巡逻。因为两车间隔时间太短,如果先埋炸药,客车挨炸,不仅车上旅客要遗殃,而且打草惊蛇,不能达到预期目的;如果让客车开过再行动,那时间就来不及了。他们反复商量,最后决定,等902次客车到白塔埠车站加水时,制造点故障,拖延时间,让铁甲车先开过去。
这个时节,铁路两边的高梁、玉米都还没收割。傍晚,爆炸队员利用青纱帐作掩护,迅速而有秩序地埋伏在张谷桥附近。
大约晚上9点左右,铁甲车呼啸而来,以每秒十儿公尺的速度向桥上开去。孟冲一声令下:“打”!3挺机枪及儿十支步枪一齐开了火,只听得“轰”的一声巨响,炸药包炸开了。前边的车厢受到激烈的震动跳了起来,重重地往下一跌,中间的火车头来不及后退,以巨大的惯性压了上来,铁轨因接头处夹板螺丝被卸掉,失去控制,整个铁甲车车身失去平衡,向南边倾斜下去。又是一阵轰隆巨响,铁甲车一个倒栽葱,车上100多个日军,有几十个去见了阎王,另外几十个被摔得腿断胳膊折。我滨海武工队完成炸车任务后迅速撒离阵地,凯旋而去。
全城接力读党史——《温其彬的支前特等功奖章》
宣讲人:戴妍
师专一附小龙河校区五(5)班

温其彬的支前特等功奖章
在市革命纪念馆的解放战争时期展厅,陈列着一枚山东省支前委员会颁发给温其彬的支前特等功奖章,奖章为三层花瓣重叠形状,中间印有红色的“功”字,背面印有“特等功奖章 山东省支援前线委员会奖”字样。
这枚特等功奖章,是1947年山东省支前委员会颁发给温其彬的,以表彰其率领竹庭县担架队辗转千里,为支援山东省解放战争所作出的贡献。在支前运动中,温其彬荣立大功2次、二等功2次,他不仅是赣榆地区支前队伍的领导,更是所有支前大军的楷模。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与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的支援是分不开的。中国人民组成了浩浩荡荡的支前大军。竹庭县因是老解放区,在鲁南战役期间就组织了由1200多名民兵组成的兵团,随军奔赴前线,圆满完成了押解俘虏的任务。1947年初,又在莱芜、孟良崮战役中,组织了由9000多人的支前大队,出色完成了抢救伤员等支前任务,被滨海支前司令部授予“钢的担架队”光荣称号。7月5日,全县再一次组织4500多人的担架队,跟随华东野战军转战鲁南、渤海,途径晋、冀、鲁、豫四省37县,跋涉4000多里,历时4个多月,在南麻、临朐、沙土集等战役中,救护伤员600多人、转运物资给养7万多吨。
了解到奖章的来历,那么奖章的获得者温其彬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温其彬出生于1924年,1940年在山东参加抗日部队。同年9月被送往抗大一分校学习。1941年毕业前夕加入中国共产党。
毕业后,温其彬被分配到滨海区抗敌自卫军一团及海赣支队任连指导员。1946年,国民党军队大举进犯山东解放区,温其彬在县委的领导下全力投入支前运动,先后三次带领担架队支援前线,并担任第三批“竹庭县担架支队”支队政委,支援南麻战役、临朐战役,北渡黄河,西下聊城支援沙土集战役,行程数千里,胜利完成任务。《滨海日报》、《大众日报》均为此做了长篇报道。
这枚承载着光荣的奖章也表现了赣榆人民不计得失、支援前线的丰功伟绩。

编辑丨陈思
审核丨段潇
来源丨FM102.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