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耀山散文集《家在龙尾河畔》第六章第五节(上篇)|——夜宿珠峰大本营

2021-10-07 14:29:59


「家在龙尾河畔」|第六章 第五节(上)📖

家在龙尾河畔_00.jpg

  点击收听  ▾




《家在龙尾河畔》简介


2020年,一部名叫《家在龙尾河畔》的自传体散文集诞生了,书的作者叫张耀山。作品诞生之初是非常之年,诞生之际是非常之时,诞生之作是非常之举。因为这样一本书的问世与这个年景的许多元素有着高度的契合,因而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家在龙尾河畔》始终以平民生活为底色,热烈地拥抱生活,处处可见血浓于水的家乡情节,绝不像现在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找不到自己的原乡。正是那些琐碎的、点滴的生活细节,构建了作者极尽渲染的龙尾河畔泛黄的岁月。


fca4e43fa35a2d1cad0ee3ce895ce4d.jpg


 - 关于作者 -

张耀山,1955 年2月16日(农历正月十五)生于连云港,曾就职于连云港市文联。连云港市人民代表大会第十二、十三届代表,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历任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连云港市书法家协会主席。现任连云港市安东书院院长、连云港市简帛书法艺术研究会会长。他认为家不是由物质堆砌起的空间,家是情感的载体,是灵魂的栖息地,是精神的乐园。

66fdbe9040beff5ab4308ceb3aeb4d9.jpg


夜宿珠峰大本营


癌症患者术后有五年危险期,能渡过这一关,生命的延续将无大碍。我的生命在这个世界上还悠荡多久,医生无法给出明确的答案。生活中有很多亲情友情无法割舍,有许多未尽的理想尚需实现。人的生命即使像流星一样短暂,也要在空中划过一道绚丽的光芒。



人有两条路要走,一条是必须走的,一条是想走的。你必须把必须走的路走漂亮,才可以走想走的路。这只是常规,特殊时期常规是可以打破的,尤其像我,不太爱按常理出牌。



2013年春天,由我牵头,联合连云港电视台、汤沟两相和酒业集团共同策划了"汤沟杯"新西游记采风之旅。作为本次活动的创意者,我将这次活动行程的重点区域放在西藏。9月4日踏上征程。
当你被世俗观点压得喘不过气来的时候,当你被势利的目光刺穿心肺的时候,当你的灵魂脆弱到一碰即碎的时候,当你想哭没有泪,想笑笑不出的时候,你会想到西藏。这许是很多人向往西藏的理由,但真正能领略西藏经典风光的人并不多。



一谈到西藏,挂在嘴边的多是林芝和拉萨。其实林芝只是川西风光的延续,从川藏线入藏的游客,林芝大可忽略不计;拉萨是西藏最大的景区,自然的、人文的风光尽在藏西。沿着老219 西藏日喀喇到新疆叶城,要穿越珠峰大本营、杜达士林、古格王朝遗址、冈仁波齐、狮泉河(阿里),穿越八百公里无人区、翻过"死亡"喀喇昆仑山抵达新疆叶城。一路走来,风光尽现。
有多少人的西藏梦从拉萨开始,就有多少人以珠峰为目标。珠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的交界处,海拔8844.43米,呈金字塔状,威武雄壮,直插九天,悬崖峭壁冰川山脊比比皆是。每个人前往珠峰前都是激动不已的,下了318国道进入定日县境内,崇山峻岭冰峰峡谷,让人无法淡定。尽管路况很差,高原缺氧,但由远及近的峰头纷沓而至,步移景换的冰川扑面而来,足以让人欣喜若狂。


位于5600米的珠峰大本营离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仅十多公里的距离,仰望珠峰你感受不到它的高耸,然而,俯视大地时才能领略到它的雄伟。当年以现实主义诗人著称的杜甫老先生仰望泰山之巅,发出具有浪漫情怀的感慨∶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我想,他要是光临珠峰脚下,是否还会有什么惊世骇俗的佳句呢?自1953年5月 29日人类首次登珠峰成功之后,激发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许多登山爱好的征服欲。他们留下的不仅是脚印还有尸体,成为后来的征服者的路标。



👆关注连云港手机台👆

👆每周更新《家在龙尾河畔》音频👆




END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