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悦读阅美 |⑪《追光者——郇华民与十所学校》第三章 大地上的步履(第一篇)

2021-11-18 19:11:44

图片

点击收听


《追光者——郇华民与十所学校》


简   介


在贫瘠乡村燃起教育启蒙的烛火,散尽家财组织抗日武装,枪林弹雨中奔走的“游击校长”……在苏北鲁南现当代教育史上,他的名字不可磨灭。从20世纪20年代创办第一所乡村学校开始,他便将革命教育视为信仰,并为之奋斗一生。从乡村教育到国难教育,从战时教育再到新中国的高等教育,他创办或领导的十所学校,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培养了大批人才。

他就是郇华民,一个毕生献身于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他以实干的奋斗精神、知行合一的道德品行,将革命教育的火种燃遍苏北鲁南;他把党的事业、国家的需要、人民的利益看得重于泰山,以异于常人的坚守和操劳,沉淀出丰厚的精神沃土,成为苏北鲁南地区现当代教育的重要奠基人和开拓者。

连云港市委宣传部文艺精品项目——长篇报告文学《追光者——郇华民与十所学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江苏省报告文学学会学会常务理事、连云港市作家协会主席王成章,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连云港市作家协会副秘书长、理事韦庆英历时三年深入采访,倾情奉献;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连云港市档案馆荣誉出品,献礼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追光者——郇华民与十所学校》


第三章  大地上的步履  第一篇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些种子,一旦落地,必定是岁岁葳蕤;一些思想,一旦深入人心,也必定蓬勃不灭……

1929年国民党反动当局的大逮捕,一度减弱了东海县党的力量,秋冬季节,随着党组织的整顿和秋收斗争的展开,党的骨干队伍和群众组织又有所发展。到1929年底,东海有党员73人,农民协会会员940人。1930年1月,中共东海县委根据省委巡视员的指示,召开了东海县委第一次扩大会议。3月,又根据江苏省委指示与1月会议决议,召开了东海县委全体委员会议。东海革命斗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而这一阶段,郇立三已经远赴上海。

当同学们渐渐知道郇校长出了远门,大家有一阵子好像失了魂魄一样……郇圩小学安静得像是拉走了几个班,整个南院空荡荡的。孩子们读书习字虽然都按部就班,可是没了活力,课间院子里也不热闹了,先生实在没法,最后只好编话说:“郇校长说了,你们在家要好好读书,他回来以后,第一件事就是要查大家的书和字……”

“郇校长啥时候回来?”

“那说不准,三五天或者十天半月的?都有可能。”

稍微大一些的马志说:“我们要比校长在家学得还要好,那样才算对得住校长!”

于是孩子们动起来,背书、算数、临帖子,连唱歌也嗓门大起来……

再说郇立三,1929年秋他与董建华等一行四人辗转来到上海,在更为广阔的天地里,经历了政治哲学理论的学习与城市革命实践的历练。郇立三本人回忆:

随着工农运动不断高涨,国民党反动派再次对海属地区革命人民进行疯狂的镇压。坐牢、通缉,仅东海被捕就有80余人,通缉70余人。四个支部均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征求组织意见,我和董建华离开家乡与徐旭高等四人同行到上海。1929年秋见到了惠浴宇、吕镇中,接上了组织关系,介绍在建南中学学习。

建南中学是我地下党主办的一所培养革命干部的学校。边参加革命斗争边学习。学校除设置普通中学课程外,主要是讲授《政治经济学》《社会学》《哲学》等革命理论,并介绍苏俄十月革命的成功经验。教师有当时参与中国社会史论战的新思潮派王学文教授和一位留苏归来的女大学生,王老师还经常到宿舍鼓励我们参加革命斗争。这使我们有幸系统地学习马列主义基础理论知识,并为后来几十年教育生活中讲授这两门学科奠定了理论基础。

1930年上半年在上海建南中学期间,是我党左倾冒险主义高涨时期。在李立三左倾思想路线指导下,要求在全国各大中心城市举行罢工、罢课、游行示威,以至实行武装暴动。建南中学学生经常停课参加上述这些革命活动。我经常和惠浴宇、吕镇中、吕继英、董建华、祝培贤、冯永仁、周春如等苏北同乡在一起活动见面,但没有直接发生组织关系。和我单线联系的是江苏省委地下党员刘抱一同志。工作是散发标语传单,也经常参加一些集会、游行和示威等。二月份参加日本纱厂工人追悼会,在马路上集会游行,“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压迫剥削”“打倒帝国主义”“给死难者报仇”,董建华被捕;三月份参加三八节游行示威时祝培贤被捕;参加五一国际劳动节游行示威惠浴宇被捕;5月29日在参加纪念五卅惨案游行示威时,我和周增祥被捕,和我同时被捕的有19人。

周增祥当时是政法大学学生,游行前夕给我一张游行线路图,叫我复写几份散发。周被捕后第一天和我同牢房,还有安徽的李某某,周某某。我学唱国际歌是在牢房里学会的。英国巡捕房是原告。审讯一次,我回答名叫黄华,是过路学生,最后以扰乱社会治安罪判刑两个月,送公共租界西牢服刑。和我当时同审的有8人,其中有一个约十四五岁的小女孩儿坐黄包车,车上查出我党印发的传单,是别人叫她带给路过某人,她不知包内何物,有律师为她辩护,年纪小,最后是无罪释放。刑满出狱后,有冯永仁同志接待我,安排食宿。冯是沭阳人,大学生(当时是地下党某区区长)。建南中学已被国民党封闭。继续参加过一些重要会议治安保卫工作,要我布置岗哨,从巡捕房到开会地点。

1930年秋,上海革命形势由于李立三的左倾路线冒险主义的错误,党的组织又一次遭到严重的破坏,各大城市的起义相继失败。许多革命同志被捕坐牢,甚至惨遭杀害。1930年底,按党组织指示,凡外地来上海的同志都要有固定职业,以职业为掩护开展革命活动,找不到职业的一是回乡,二是到江西建立革命根据地。我没有门路找到工作,且身无分文,冯永仁和我商定共同回乡开展工作,找到刘抱一。刘说,东海县组织目前情况不明,带介绍信路上也不安全,你先回去,以后由组织通知东海县委。交通员李某陪我到南京顾浚泉处,顾第二早送我过江,到浦口后乘车回东海。

在建南中学,郇立三的收获是巨大的。他最感兴趣的就是政治理论课,读过三民主义书籍和一些革命杂志,又有一段时间的革命斗争经验,郇立三对政治课的内容能结合实际深入浅出地思索,常常感到茅塞顿开,豁然贯通。尤其是通过《政治经济学》这门功课的学习,郇立三弄清了“价值”“劳动创造价值”“剥削”“剩余价值”等关键性的概念与理论,他的思想出现了质的飞跃。上海建南中学半年的学习是郇立三一生中系统学习马列主义基础理论知识的开端,是他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一次最重要学习,也为他日后从事党的教育工作、讲授马列学科、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

郇立三他们在上海接上党员关系后,党组织与各个党员之间的联系全是单线方式。每人各有自己的单线联络人。横向之间,哪怕是与同学之间,即使是同从东海地区过来的老同学,互相之间虽然可以来往,但不能问彼此组织活动的事,更不发生组织关系。这是白色恐怖期间对职业革命者所采取的特殊保护手段。组织与郇立三的单线联系人是江苏省委联络员刘抱一。

在上海,每次接到通知后,郇立三总是积极参加,奋勇斗争。郇立三在建南中学学习阶段,正是李立三路线执行期间,组织上要他们外出去参加的革命活动较多:有时到指定地点去参加抗议集会、示威游行;有时去为党的重要活动站岗放哨;有时在夜晚还三三两两出去散发传单、刷写标语……每次活动既令人兴奋,又充满危险。特别是参加游行集会,撒传单,呼口号,其间常常发生同志被殴、被捕的惨事,那中间有多少险象环生、性命攸关?又有多少肝胆相照、郑重托付?后来的郇立三,因为组织纪律,从不讲述。然而郇立三在参加这些革命斗争的同时,思想上始终做好了被捕乃至牺牲的准备。董建华被捕了!祝培贤被捕了!惠浴宇被捕了……郇立三痛彻心扉,虽然也曾和吕德愚(吕镇中新名字)商议营救的办法,但是全无用处——为了营救惠浴宇,他们甚至连惠浴宇在国民党方面干事的哥哥都联络了,结果仍然无效,惠浴宇还是被转往龙华监狱。

郇立三的心里像有一团火在烈烈地烧,他在执行任务的时候更加坚决了,也更加做好了随时被捕或牺牲的准备。5月29 日,郇立三接组织指示,参加纪念“五卅惨案”集会游行,一路上他想着董建华、祝培贤、惠浴宇这些老同学如今都还在敌人的监狱中受难,情绪非常激动。他在游行的队伍中手举红旗,高呼口号:“打倒帝国主义”“给死难者报仇”……整个队伍群情激愤,震耳的口号声一浪高过一浪。当他们的游行队伍到英租界附近,忽听见“嘟——嘟——”一阵警笛,英国巡捕、印度“红头阿三”和“中国黑狗”从各个方向冲出来,用警棍殴打群众,并逮捕活跃分子。郇立三因为个子高,喊口号又特别起劲,远远的巡捕早已注意到他。所以不等到他撤离,就被两个警察逮住了。

审讯前,组织上捎口信进来,叫什么也不要承认,有律师帮他们辩护。有了这个底,郇立三在审讯时没有慌张。

“叫什么名字?”

“黄华——”郇立三临时报了个假名,“黄”是“郇”的谐音,“华”是中华的意思。

“你是干什么的?”

“我是学生——”

“哪个学校的?”

“建南中学——”

郇立三谎称自己和同学去书店买书,在马路上被游行的队伍挡住去路,所以被捕。一个星期后再审,仍然是那几句;为他们辩护的律师,以小女孩为突破口,极力辩护“黄华”等人是误入游行队伍的过路中学生。英国巡捕房找不到其他证据,只好以“扰乱社会治安罪”,判处“黄华”两个月监禁;那个小女孩当庭无罪释放。

1930年8月,郇立三出狱,建南中学已被当局勒令解散,他无学可上,也无处可去。组织上派冯永仁把郇立三安排在一个群众家中,装作是他们家苏北来的亲戚。至于他的活动,还是接受刘抱一的单线领导。出狱以后,郇立三最多的活动是为党的重要会议做保卫工作。党的每一次重要会议,都有一批地下党员暗中进行保卫。方法是:从敌人警察局到开会地点,每个路口都有我们的同志站岗。只要警察出动或出现什么异常情况,保安人员就及时打手势发出信号通知会议。有一次是护送一个姓钱的同志,到某个地方去找一个姓曾的小姐开会;还有多次白天去繁华地段撒传单,夜晚去各街巷贴传单。

如果说1930年上半年,郇立三还是边学习边干革命工作,到下半年,他在上海成了一个真正的职业革命者。郇立三执行任务时,或大褂或短衫,或儒雅或素朴,都是根据任务装扮不同角色,没有一次不圆满完成。刘抱一多次向组织上反映,东海郇立三这个小伙子面庞憨厚,乖巧性不够,但革命意志坚定,是一个可以信赖的同志。而严谨、低调、忠诚,为保存有生力量勇于牺牲和配合,甘做革命事业的基石,是郇立三终生相随的优秀品质。

秋风更兼秋雨,上海革命形势严峻,白色恐怖更加严重。郇立三接受组织安排,化装成商人,在交通员小李的护送下,经由南京交通站安全过江,回到阔别一年的郇圩小学。令郇立三终生难忘的是,在南京,步出军警林立、盘查森严的下关车站,当陪同人小李带郇立三来到南京交通站——三牌楼附近一条小巷内的独院,郇立三进屋与那交通员一照面,二人均眼前一亮,旋即开心地四手相握——交通员原来是顾浚泉!

昔日送别时沉默的友情格外厚重,简单的晚餐后,送别了小李,顾浚泉将自己的床铺让给郇立三,自己睡在地板上。这是郇立三第一次接触交通站,虽然交通站的组织原则是不允许互通信息,然而他乡遇故知,顾浚泉还是告诉郇立三,1929年2月获江苏省委恢复党籍,这两年一直在组织安排下学习速记。交谈虽少,然而点滴信息,足慰老友。

第二天,顾浚泉陪郇立三乘早班渡轮过江,又将他送到浦口火车站,直到车厢门口,二人再次四手相握,依依惜别:

“立三兄,一路顺风,代问伯母、尊嫂她们好……”

“顾兄,你也珍重——”

“呜——”火车汽笛长鸣。顾浚泉后退,挥手让郇立三进车厢、回座位。然而他又忍不住追着火车跑了几步,喊道:“立三兄,见了老同学,记得替我问声好!”这一句,多少情谊萦绕!郇立三眼睛湿润了。他从车窗中望着越来越远的顾浚泉,想着在上海入狱的董建华、祝培贤、惠浴宇,忽然想起孙中山的那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车窗外,那苏北平原上的屋子、河流、树木,那老乡在田间劳作的身影,甚至是一头牛、一只羊、一条狗,郇华民都倍感亲切。他觉得,这一切如果能生长在一种美好、温馨的大环境里,自由自在地任其自然,那该多么好啊!他转念一想,自己不正是为了这一目的而献身革命的嘛?

他又想起了家乡和亲人们,尤其是苍老体弱的母亲以及那些可爱的晚辈们,他无时不在牵挂着他们。在动荡不安的日子里,他们都好吗?……他真想一步就跨进自己的家里。

火车终于到了曹浦火车站……

历史的真相,往往需要时间的淘洗。个人在革命的浪潮中,常常如水花一溅,倏忽融入集体。多少革命同志,曾一起抛头颅洒热血,别后却终生不见。张淦清是郇立三终生思念的同志,顾浚泉也是,甚至直到晚年,他还惦记着顾浚泉在东海那“热衷国共合作”“建党怠惰”的帽子摘了没摘……

在上海,郇立三不知道那位自称是沭阳人的冯永仁,其实是他的老同志冯硕仁的堂弟——东海县白塔埠冯永仁。

历史资料里的冯永仁,是东海县白塔埠镇“冯家三烈士”之一,另两位是冯永仁的堂兄冯硕仁和姐姐冯菊芬。冯菊芬和堂兄冯硕仁先后在南京雨花台牺牲,冯永仁,则是因革命工作积劳成疾而逝。

1930年,和全国各地一样,东海县在李立三左倾路线指导下,许多行动在轰轰烈烈中惨遭失败。

10月下旬,东海行委一声令下,牛山树大旗。郇圩和周边二十多个村庄的农协会员500多人,手执武器,奔上牛山,召开大会,树起红旗。郇圩小学平民夜校的成员大都参加了暴动,虽然郇立三没有在家,郇立三的母亲还是让雇工们抬出一些粮食,供给村里参加暴动的人们做干粮。在牛山,郇圩村的农协会员们仰望着猎猎红旗,倾听了中共东海行委成员徐以忠和吴庄农协领导人吴德香登台讲话,他们号召大家团结群众、夺取武装、打倒土豪,建立苏维埃。人们听得热血沸腾,大声高呼:“最后胜利一定属于我们!”会后,郇圩农协会成员不但在本村,还在周围袁圩、焦圩、陈圩、李庄、汤庄等村庄串联农户,鼓励、宣传农民参加斗争。当时郇圩村农协会员在私下里,有一句不甘心的话,颇值一提:“俺们小爷(郇立三年龄小,但在村中辈分大)要是在家,在牛山顶上讲话的就不会是吴德香!那天的话,不都是他灯书课上讲过的嘛!”

党的活动一公开,反动势力如狼似虎般扑来,革命受到很大损失。虽然广大农民表现出百折不挠、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和建立政权的坚强决心,然而运动没能拉起武装坚持下去,过早暴露组织,反而使党和农协组织受到严重破坏。

据郇圩村李庆秀、汤贯英口述:

郇立三组织抗租后,农会会员发展才多。

树大旗前晚上在高粱地里开会,创“共产主义拖拉机”。到会的有牛山西的沈开德、吴庄的吴德青、朱全美,陆庄的陆维开、张庆华,汤庄的汤作兴、汤贯之、汤树云、付梁华,李庄的李再恒,大埠的冯秀春,大李庄的李湘同,郇圩的焦业普、李庆秀……还有进步地主吴德选。

牛山树大旗,旗子有半间屋大,农会会员名字全写在旗上,挂在大松树上。

图片

END


连云港市广播电视台FM90.2广播

每天15:30~16:00,20:00~20:30

《悦读阅美》栏目中将播出

长篇报告文学

《追光者—郇华民与十所学校》

欢迎收听


  本期朗读者:

曹中原


公众号光明学人报道链接:

郇华民:一个大写的教育者


扫二维码查看光明日报报道版面


图片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