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深化改革筑牢农业之“基” 深耕乡村全面振兴“沃土”

2025-02-27 11:15:35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的发布,再次彰显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作为党的十八大以来连续第13年聚焦“三农”问题的纲领性文件,其以“深化农村改革”为主线,围绕粮食安全、产业振兴、农民增收、乡村建设等核心议题,提出一系列兼具战略性与操作性部署。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擘画新蓝图,更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坚实支撑。

粮食安全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压舱石”。2024年我国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但面对国际地缘冲突加剧、气候变化等挑战,文件明确提出“稳面积、提单产、扩产能”的三大抓手。一方面,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等提升单产效率,力争实现新一轮千亿斤增产目标。另一方面,文件首次系统部署“农产品贸易与生产协调机制”,强调通过多元化进口来源,构建更具韧性的全球供应链。如拓展南美、非洲等地的大豆进口渠道,降低对单一地区的依赖,体现大国农业的全局思维。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在全球农业技术革命浪潮下,文件首次提出“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其核心在于以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变革。生物育种、智慧农业、低空无人机技术等被列为重点方向。例如,生物育种技术可使玉米单产提升10%以上,而无人机应用已实现病虫害防治、精准灌溉的规模化落地。值得关注的是,文件强调“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科研院所、农业企业与农户形成协同创新网络,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这种模式不仅加速技术转化,更让农民共享产业增值收益。

赋能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要素流动助推民生效应。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如何让农民“进可融城、退可守乡”成为关键议题。文件提出“财政转移支付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通过户籍改革、住房保障、随迁子女教育均等化等措施,推动农民深度融入城市。同时,明确保障进城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允许“自愿有偿退出”,既维护农民权益,又为城乡要素流动预留了弹性空间。乡村建设方面,文件摒弃“一刀切”模式,强调因地制宜编制规划,重点补齐用水、用电、交通等民生短板,杜绝形象工程,体现务实导向。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既是应对当下挑战的“行动指南”,更是面向未来的“战略蓝图”。其以深化改革为主线,将粮食安全、科技创新、城乡融合等议题系统整合,体现“统筹发展与安全”的顶层设计思维。新征程上,唯有坚持问题导向、激活内生动力,方能将政策红利转化为振兴实效,让广袤乡村成为承载人民美好生活的热土。(祝其)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