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避开养老领域的这些“坑”

2022-07-15 18:15:06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73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8.9%。为了减轻儿女负担、为了自己更好地安享晚年,越来越多的老年朋友希望通过投资理财让自己的养老钱保值增值。然而一些不法分子打着“提供养老服务”“投资养老项目”“预订养老床位”“销售老年产品”等旗号,以高额分红、保本高息为饵对老年人开展非法集资。加上老年人普遍缺乏金融相关知识,有的贪图小便宜,过度追求高收益,让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机。国寿牛在此提醒广大老年朋友,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坚持理性投资,警惕金融诈骗,防范非法集资骗局。

针对老年人的非法集资

骗局有哪些套路

套路一:以“提供养老服务”为名向老年人收取“会员费”“保证金”,或者以投资养老床位、养老建设项目等名义吸收资金,并且承诺给付高额回报。

套路二:以“投资收藏”为诱惑,以远高于市场价格出售画作、纪念币、邮票、工艺品等所谓的收藏品,声称有巨大升值空间,承诺未来会高价回购,引诱投资者购买。

套路三:以“理疗保健”为噱头,出售昂贵的理疗器材,声称不仅可以自己使用还可以“出租”赚取利润,“又能健康,又能赚钱”。

套路四:以“免费试用产品”为诱饵,声称缴纳一定费用成为会员,就能得到免费产品试用,还可以通过宣传该项目获得一定比例的“宣传费”。

套路五:利用“养生讲座”“免费旅游、免费体检”“免费领取小礼品”等活动,吸引老年人参加,乘机推介理财产品。

套路六:打着“以房养老”旗号,诱使老年人签订“借贷”或变相“借贷”“抵押”“担保”等相关协议,抵押房屋以获得出借资金,再将资金购买其“理财产品”并承诺给付高额利息。

套路七:打着投资、加盟、入股养生养老基地的名义,销售虚构的养老公寓或者以长期出租养老床位等,通过售后返租、承诺返本销售、约定高额收益等方式引诱投资“养老项目”。

老年人如何识别

非法集资套路

非法集资普遍具有以下特征:

1、未经有关部门批准或借用合法经营形式吸收资金;

2、通过媒体、传单、推介会等途径向社会公开进行宣传;

3、承诺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或给付回报;

4、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

当前,一些不法分子层层包装设计所谓的项目和产品,以当下热门名词、热点概念炒作,诱惑公众特别是老年人投入资金。然而,无论包装成什么样的产品,只要符合上述四个特征,就具备非法集资的嫌疑。

老年人怎样防范

非法集资

提高风险意识

不轻易泄露个人信息,不轻信所谓“无风险、高回报”的宣传口号,不贪图赠送礼品、消费返利、免费旅游等小便宜,不随意抵押房屋等不动产或利用民间借贷投资入股“养老项目”,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购买理财产品,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发现涉嫌违法违规及犯罪线索的,可以向公安机关等有关部门举报。

避免冲动消费

遇到相关投资集资类宣传,应对融资合法性、宣传内容、经营模式、参与集资主体进行冷静分析,看主体资格是否合法,销售活动是否获得相关监管部门批准,宣传中是否含有“无风险、高收益”等虚假内容。遇事多与家人子女商量,尤其是进行大额投资时,要多听取专业人士意见。

选择正规渠道

通过银行、保险公司等正规机构开展养老理财计划。在购买相关产品前,可以通过核实工号等方式确认销售人员的资格,通过查询官方网站、拨打客户热线等方式确认产品合法有效;在购买相关产品时,应当对收款账号为个人的情况提高警惕;在购买相关产品后,应当妥善保管合同,积极配合售后服务人员的回访等后续服务,依法保护自身权益。

来源:中国人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