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村振兴】扶贫先“铸魂” 他让村民幸福满格

2020-11-14 08:05:00

“扶贫先扶志,脱贫根拨懒根是扶贫的关键。”谈起3年来的扶贫工作,连云港市赣榆区赣马镇大毛庄村第一书记杨涌如数家珍:“通过‘铸魂’提升村民精神面貌,激发贫困户的脱贫内生动力,通过村容村貌的巨变‘铸魂’,让村民有面子更有‘里子’,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杨涌,任江苏省连云港市财政局资产管理处副处长,2018年1月抽调到连云港市委驻赣榆区帮扶工作队工作,并任赣榆区赣马镇大毛庄村第一书记。在短短的驻村帮扶三年多时间里,硬是将一个贫穷落后的省定经济薄弱村一举“脱帽”,村集体经济收入从“零”到现在的4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万元,33户贫困家庭全部脱贫。大毛庄也从昔日的“上访村”、“落后村”,转变成全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优秀村先进村、廉政文化进村庄示范点、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赣马镇大毛庄村民广场


提升村容,让村民有“面子”

“现在的大毛庄村容村貌变化太大了,村里的道路干净通畅,夜晚路灯通明,我们出行非常方便。村东头还建成了乡村大舞台、沿河风景带。”村民王维菊自豪地说:“大毛庄村的夜晚已成为周边一景,附近村庄的村民都羡慕得很。”

大毛庄原是一个有名的“垃圾堆村头、污水靠蒸发”基础设施落后村庄。2018年1月,杨涌到任大毛庄村第一书记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了解民风村情。杨涌发现许多村民认为大毛庄就是一个贫困落后村,基础设施差,常被周边村庄看不起,甚至连女儿都不愿意嫁到大毛庄,村民在外常常抬不起头。杨涌经过调研以后,果断在村党员会议上提出,扶贫首先要扶志,要让大毛庄村民挺起胸膛做人,必须从改变村容村貌抓起。

为了改变村庄环境,杨涌在市委帮扶工作队和原工作单位的支持下,邀请专家进村规划。为打造“水清、树绿、灯亮”宜居乡村,带领村民“按图索骥”,修桥铺路、整治河道、绿化亮化,跑资金、抓质量、赶进度……,杨涌一马当先,任劳任怨。


赣马镇大毛庄村河道前后对比图


在整治村东的河塘和道路时,村民周勤家占用河边废地的小菜园需要清理,周勤认为杨涌和村里是有意跟她过不去,阻扰工程施工。村里的干部认为,她家菜园占用村集体土地,可以直接强行清理。但杨涌一直把村民当家人,他多次到周勤家里耐心讲村庄整治的道理,周勤就是不听,并说如果要清理她家菜园必须给予赔偿。杨涌笑着说:“你不同意,我明天一大早还会到你家来的。”第二天早上,周勤一打开门,看到杨涌真的提着一摞蔬菜坐在门口,头发上已经结满一层霜。周勤当时就愣住了,一把抓住杨涌的手说:“杨书记,大兄弟,你这何苦呢?俺同意清理。”

像这样的事例,在大毛庄环境整治过程中还有很多。慢慢地村民都知道村里来了一位能办实事又较真的“城里人书记”。

在杨涌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大毛庄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村东的污水河变清了,猪圈、厕所、围栏等违建全部拆除,全村背街小巷都铺上水泥路面,大街小巷安装了路灯,村庄也变美了。

路通了、村美了,村民的心顺畅了;路灯亮了、村民笑了,脱贫致富的信心更强了。


杨涌将主题党课上到田间地头,让党员既“富口袋”又“富脑袋”


弘扬新风,让村民有“里子”

村容村貌的提升,也带动了村民个人精神面貌的改变。在扶贫过程中,杨涌将精神文明作为村民“铸魂”的一个重点来抓,通过“铸魂”,提升村风,增强村民的归属感、获得感。

“利用重大节日,鼓舞村民士气,激发村民脱贫致富热情,是杨涌带给我们的新观念。”村支部书记张念军介绍:“每年春节,杨涌都会联系市演艺集团到我们村进行义演,2018年‘撸起袖子加油干’、2019年‘喜迎新时代’,既是演出也是建设村庄的动员令。同时,通过表彰‘好婆婆’、‘好媳妇’、‘好党员’等15人,以榜样带动村民素质提升。”


赣马镇大毛庄村表彰“好媳妇”


结合“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激发爱国主义情怀是杨涌实施“铸魂”扶贫的创新。为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杨涌多次利用村里广播、党员会议、村民大会以及晚上的广场舞时间等,向村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大毛庄为全村村民统一购置国旗260面,村民喜气洋洋的挂国旗,感受着党的温暖,祖国的伟大,使爱国主义情怀在大毛庄村充分得到发扬和继承。

一次,邻村村民到大毛庄柳兴通家走亲戚,看到柳兴通家门口和邻居家门口都悬挂国旗,即新鲜又羡慕。柳兴通利用跟杨涌学习到的知识,向亲戚进行爱国主义宣传。“杨书记,我家的亲戚好羡慕我啊,说我懂得真多,也好羡慕我们村,夸我们村做得真好!”事后柳兴通兴奋地对杨涌说。

推进村民志愿者活动,强化新时代文明教育,弘扬正能量。杨涌还结合大毛庄特点,制定新的村规民约。组建“怀仁志愿者”队伍,开展志愿服务。成立大毛庄村“凤凰舞蹈队”,利用舞蹈队活动期间宣传村规民约,倡导新村风。根据本村空间特点,利用村民临街道墙面建设文化宣传墙1200平方米,建设村民综合文化广场1440平方米,让村民时时刻都能接受正能量教育。


每到国庆时村民家家挂国旗


关心下一代,营造学习氛围是杨涌实施“铸魂”教育扶贫的又一举措。定期在小学生中开展“优秀少年”评比活动,凡在学校获得“三好学生”的均有资格参加评比,由村委会发给课外读物2本,颁发证书。对中考被赣榆高中录取的给予300元、达到本一分数线的给予600元奖励。三年来,达本一分数线的7人,被赣榆高中录取的9人,获得“优秀少年”表彰的52人,使大毛庄中小学生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

大毛庄新风尚的形成,也成为村民脱贫致富和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


脱贫致富,让村民更有“奔头”

村庄有颜值,村民有活力,群众脱贫致富就有奔头。杨涌在实施“铸魂”扶贫过程中,为强化大毛庄扶贫“造血”功能,杨涌专门带领村两委和村里的致富能手到安徽省亳州学习药材种植,并自费购买3亩丹参苗回村试种。2018年5月,杨涌联系江苏省农科院专家来村“把脉开方”,确立发展稻虾综合种养模式。经近半年的学习与考察,连云港鑫农稻虾种养合作社宣告成立,林庆爱等6户建档立卡低收入家庭直接参股,吸纳另外27户村民以土地入股,实施“优质水稻+小龙虾”综合种养项目,还请来连云港市农科院专家田头传授种养技能,为所产绿色大米注册“金底顶”商标,成为赣榆第一家“稻虾共养”高效示范基地。同时,杨涌还争取省级扶贫资金280万元参股镇厂房建设,年分红14万元,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杨涌帮助困难党员收玉米


在驻村帮扶工作中,杨涌还将资助大毛庄贫困村民作为一门“必修课”。刚驻村时,当得知老党员周文国因老伴、孙子接连生病欠下几十万元外债,就多次上门与其攀谈,主动将老周一家作为自己的结对帮扶对象。杨涌花1.5万元买来40多只种羊、母羊让老周喂养,当年实现纯收入1.2万元。

“去年,我们还利用后方单位帮扶资金建设20100平方米的蔬菜大棚,由贫困户进行承包种植平菇。”杨涌介绍:“没有承想遇到‘新冠’疫情,销路近乎断绝。为帮助种植户解决平菇销售,我在向镇党委寻求帮助的同时,及时联系市政府后勤中心、市财政局、‘尚班族’快餐等销售平菇2100多斤,鼓励各承包村民‘抱团取暖’,互相共享信息,互相帮助,形成线上线下、定点单位、定点人群固定了销售对象,每天销量稳定在800斤左右,让承包户安心生产。”


赣马镇大毛庄村平菇大棚


在三年多的驻村帮扶时间里,杨涌共为大毛庄村协调扶贫资金972.05万元,其中产业投入539.05万元,新建稻虾综合种养、蔬菜大棚等29项,基础设施和文化建设投入433万元,建设水泥路15条、生产桥2座、建设综合性文化广场1座、植树1500多株,安装路灯86盏、安装太阳能庭院灯280盏。大毛庄村容村貌变了,村庄新风尚形成了,党与村民的心靠得更密了,群众的美好生活更有“奔头”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