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发热怎么办?看完这篇,儿童发热居家护理全知道
发热是孩子
最常见的疾病症状之一
很多家长看孩子一发烧
就手忙脚乱
生怕烧出什么问题
孩子发热不退
居家护理到底应该怎么办呢?
在今天的《健康早八点》节目中
连云港第一人民医院儿童医院护士长李月
为大家梳理了要点
发热指各种致热原引起产热过多、散热减少,导致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宝宝爸、宝宝妈也要知晓,每个人正常体温都是不一样的,不同时间测量的体温也是不一样的。同一时间不同部位测量的体温也是不同的。不同的测量部位有不同的适合人群。
发热的测量方法
口腔温度:适合神志清楚、配合好的大孩子,水银端放于舌下,测量时间3分钟,≥37.3,发热了。(0-5岁不推荐)
腋下体温:适合新生儿(腋下电子体温计)、婴幼儿、年长儿。腋下电子体温计或水银体温计水银端放于腋窝中央,测量5分钟,≥37.1,发热。注意,出汗、沐浴后不宜直接测量,出汗多先擦干汗液再量。
肛门温度:(0-5岁不推荐)。水银端插入肛门2.5-3cm,3分钟,≥37.5,发热。注意:有腹泻、严重肛肠疾病,剧烈哭闹不宜测量。
耳温:适合所有人群(除新生儿),耳温计置于耳道部位,时间3秒钟,≥37.4,发热。注意:运动后、耳道堵塞不宜测量。
引起发热的原因
感染性发热:由细菌、病毒、支原体等引起发热,如肺炎发热、感冒的发热,是常见原因。
非感染性发热:如白血病、风湿热、甲亢、烧伤、中暑等,也会引起体温异常。
其它:进食、运动后,衣服过厚、环境温度过高等引起体温升高。
发热分几个阶段?
只有真正认识发热分期,家长才能更好地做好孩子的家庭护理。针对每一阶段的发热,护理方法也是不一样的。
第一阶段:寒颤期(体温上升期):体温处于上升状态,孩子全身会发抖,手脚冰凉,脸色发白,这个时候孩子感觉是最差的。
第二阶段:高热期:这个阶段,孩子体温达到最高,同时出现全身皮肤发烫,面色红润,呼吸心跳加快,精神差,宝宝会告诉口渴,但不想吃任何东西,这个时候往往家长很焦虑、担心。
第三阶段:退热期:孩子的体温开始下降,同时出现大量的流汗,呼吸心跳逐渐正常,孩子也会有口渴、食欲下降、疲倦表现。
怎样护理发热的孩子?
首先,不管孩子发热处于哪个时期,以下几点都要爸爸妈妈要做到的。
第一、 因为宝宝们在发热期间水分需求量增加,我们要给他们多喝水,有利于散热及体液补充,纯母乳喂养孩子我们建议每次喝水10ML以内。
第二、 饮食上以易消化食物,如稀饭、面条为主,水果也可以吃一点,这个时候,如果孩子不想吃,就不要硬给他吃。
第三、 要保持房间安静,温度适宜,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其次,针对不同时期的发热,还需做到以下几点:
如宝宝处于寒颤期,减少活动量,多休息。这个阶段,不要给孩子们使用物理降温。因为这个时候,宝宝感到很冷,物理降温反而加重孩子的不适感。
如果孩子是高热期,家长们应做到病情观察、监测体温,根据需要使用退热剂。
如果孩子处于退热期,这个时候会出很多汗,要及时更换衣服和被褥,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在护理过程中,家长们常有的疑惑
1.家长们不知道什么时候该给孩子量体温,我们经常碰到5分钟、10分钟要求测量体温家长。一般情况4小时测量1次,如有高热或惊厥史的30分钟-1小时测量1次。特别是当体温上升期时,有时候30分钟就会升到39°以上。此外,使用药物降温或者物理降温后30分钟-1小时也要测量体温。观察是否下降,效果如何?
2.除发热外,需要观察哪些?什么时候就诊?
第一, 看孩子的意识状态、精神好不好?(根据热退时儿童嬉戏时状况和婴儿自主微笑可作为判断儿童精神状况良好的指标)。第二,看孩子有无呕吐、腹泻。第三,看孩子进食情况。
如有以下情况要就诊:
第一, 孩子脸色差,没有食欲,昏睡或烦躁。
第二, 孩子发热39°以上,口服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2小时后仍不退热。持续3天以上,伴频繁呕吐、腹泻、头痛、咳嗽、流鼻涕、皮疹等。
第三, 出现抽搐。
第四, 小于3月宝宝,大于38°。反应差,预示疾病严重。
提醒:一旦出现家长自己判断不了的情况或家长认为异样的情况,请及时就医。
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使用退热剂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因为高热会增加患儿脱水及不适的机会,首先知道退热剂目的,不是为了降温,而是为了让孩子们舒适。当体温大于38.5°,可建议使用退热剂。儿童退热剂目前全球推荐使用的是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根据年龄和体重不同选择不同的剂型和剂量,在药盒外包装上都有注明服用剂量。
3月以上患儿,可以使用对乙酰氨基酚。
6月以上患儿,可以使用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
3月以下患儿,需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布洛芬退热作用较强,退热同时会导致大量出汗,不适用有脱水患儿;会诱发哮喘,有哮喘史患儿慎用;通过肾脏排泄,肾功能不好患儿慎用。
两个药物联合或交替使用,降温效果更好,但目前指南不推荐,为什么?因为联合使用或交替使用,并不能提高孩子舒适性,而且对肝脏副作用有叠加作用。两次用药间隔时间最好不要小于6小时。
提醒:酒精能引起宝宝皮肤过敏,也有可能经皮肤或呼吸道吸收造成中毒,应禁止酒精擦浴。
如果出现高热惊厥,也就是抽搐,怎么办
家长这个时候千万不要慌乱,给孩子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或侧卧位。
第一, 要及时松开衣领,保证孩子呼吸道通畅,这个时候家长们能做的就是让孩子侧躺,安静地抽一会,孩子会缓解。家长们还要注意,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及呕吐物,避免误入气道,抽搐患儿意外主要在这一块,另外应就地抢救,专人看护,移开周围可能伤害孩子的物品,避免误伤孩子。
此外,家长们会犯一些错误,给大家讲一下正确做法:
不要大声呼叫、摇晃患儿,试图叫醒。
不要限制孩子活动,有的家长看到抽,会把手脚按牢,可能导致骨折。
不要试图撬开紧闭的牙关。
不向口中塞任何硬的物品。
提醒:退热剂不能有效预防热性惊厥,不是早吃药就不会抽搐。
来源:连云港广电传媒集团广播传媒中心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