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子有方】今天,你好好跟孩子说话了吗?
期中考试刚刚结束,随着各科成绩的公布和家长会的召开,“几家欢喜几家愁”的故事正在各地上演,有些家庭硝烟四起,吼声不断,亲子关系空前紧张。
2016年《中国家庭教育焦点问题调查报告》显示,孩子在与“父母沟通”“同伴交往”“教师交流”三者中,存在问题的比例分别是10.6%、7%、3.9%。也就是说,孩子与父母沟通时,问题最大。天下的父母愿意给孩子最好的物质条件,却唯独忽略了要跟孩子好好说话。
本周《教子有方》节目中,连云港外国语赵莉蓉副校长走进直播间,和家长们聊聊怎样的亲子沟通才能真正融入孩子们的世界。
遇到急事,如果能沉下心思考,然后不急不躁地把事情说清楚。会给孩子留下稳重、不冲动的印象, 从而增加孩子对你的信任度。
尤其是一些善意的提醒,用句玩笑话讲出来,就不会让孩子感觉生硬,他们不但会欣然接受你的提醒,还会增强彼此的亲密感。
在孩子面前承认自己不知道或不确定,不是一件丢脸的事情。反而会拉近和孩子的距离。如果你逞能,对孩子说行却又办不到,会影响孩子对你的信任,还会影响孩子以后为人处世的方式。
人们最讨厌无事生非的人!何况是孩子,孩子最讨厌冤枉的事!如果你从来不随便臆想或胡说没有的事,会让孩子觉得你是个做事认真、有责任感的家长。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不轻易承诺自己做不到的事,会让孩子觉得你是一个“言必信, 行必果”的人,愿意相信你。
不轻易用言语伤害别人,尤其在较为亲近的人之间,对孩子,更不要说伤害的话。这会有助于维系和增进亲子感情。
在心理学中,有一个词语叫“皮格马利翁效应”,说的是: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
好好说话并不是一味迁就、过度溺爱、放任纵容,要克服“孩子祖宗化”的说话方式。最好的家庭教育态度,应该是和善而坚定的。家长要让孩子明白:
第一,我是爱你的,我会陪伴你。
第二,我是有原则的,你必须遵守!这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态度。
有的家长只关心考试分数,其余的就不大想听,甚至一概不听,孩子刚开始说便打断了孩子。孩子在学校会有各种喜悦、苦恼和困难,最初总是告诉父母,而有的家长认为没有时间听小孩子讲话,还有的家长只顾自己玩乐,孩子没有任何机会对父母说什么。但家长的认真听,耐着性子听,就是一种积极关注。这种关注是告诉孩子家长重视他的想法,懂得他的心思,知道他在努力,这种积极关注能形成建设性的亲子沟通,有效消除孩子的紧张、孤独造成的不良情绪。
身体语言指动作、表情、手势等。赫拉别恩交流法则认为:在人际沟通中,沟通交流的效果= 7% 的语言+ 38% 的语调语速+ 55% 的表情和动作。所以,家长不要吝啬自己的身体语言,轻拍孩子的肩膀,摸摸孩子的头,这些都能拉近与孩子的距离,让孩子感到安心。有时候说不出口的话,给孩子一个微笑, 他就能感受到你的理解和支持。孩子伤心难过时,不知道如何安慰,给孩子一个拥抱,他就会能感觉到温暖。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