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耳日】人人享有听力健康
每年的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今年爱耳日的主题是“人人享有听力健康”。我国现有听力残疾人2780万,其中0~6岁听障儿童约13.7万,重度以上听力障碍者占84%,每年新生听力残疾儿童2.3万,听力障碍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今天在《健康早八点》节目中,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董春光主任向我们介绍了耳聋的类型和听力损失的原因:
耳聋的类型
耳在临床上可以分为传导性耳詟、神经性耳聋和混合性耳聋。
传导性聋主要是从外耳道中耳影响声音的传导,这些疾病都可以引起传导性聋,比如说外耳道炎,耵聍栓塞,还有中耳炎,像急性中耳炎、急性分泌性中耳炎,还有慢性化脓性中耳以及卡他性的中耳炎等等,这些都可以引起不同程度的传导性聋;
神经性聋是指内耳的疾病,内耳耳蜗以及蜗后的神经的传导出现了异常,病人表现为感觉神经性耳聋,通常由内耳的疾病引起,比如像突发性耳聋、梅尼埃氏病、迷路炎、还有听神经瘤等等,都可以造成感觉神经性耳聋。
混合詟通常是指既有传导又有感觉神经性耳聋,比如化脓性中耳炎,它有些毒素慢慢侵入到内耳,可以既有传导,也可以形成这个感觉神经性耳聋,所以叫混合型耳聋。
听力损失的原因
先天性原因:听力损失可能由遗传性和非遗传性遗传因素导致,也可能由于妊娠和分娩过程中的某些并发症导致,包括:孕妇感染风疹、梅毒或其它某种感染;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分娩时缺氧);妊娠期不当使用特殊药物;新生儿严重黄疸,可能损害新生儿听觉神经。
后天性原因:可能导致在任何年龄发生听力损失,例如:脑膜炎、麻疹和腮腺炎等传染病;慢性耳部感染;耳内积液(中耳炎);使用某些药物,例如用于治疗新生儿感染、疟疾、耐药性结核病和癌症的药物;头部或耳部受伤;大量噪音;老龄;异物阻塞耳道等。
如何保护听力
听力如此重要,而耳聋的发生率又如此高,我们要怎么保护已有的宝贵听力呢?
避免接触噪声;减少耳机使用时长:尽量不要在吵闹的场所使用耳机,在使用时遵守60-60原则;避免物理性伤害:如掏耳屎、游泳时进水、外伤等引发耳部疾病;防止药物性耳聋:避免服用一些耳毒性药物;临床上应用的十多种抗菌素的毒性反应可损害听觉神经,它们是链霉素、双氢链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医学上把这些抗菌素统称为“耳毒性抗菌素”。
此外,预防孩子耳聋应从母孕时开始,孕妇应避免到过于杂乱的场所去,以免感染传染病毒性感冒、腮腺炎、脑炎等疾病,同时应尽量避免接触X射线。
保持健康规律的生活作息。情绪过于激动、急躁、暴怒也是诱发突聋的重要因素,因为人的情绪发生剧烈波动时,体内的交感、副交感神经会失去正常功能或发生功能紊乱,从而导致内耳听神经缺血缺氧而引发耳聋。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