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悦读百年 永葆初心 | 离别的话

2021-10-12 15:42:39




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只有对我们党昨天的历史有深切的了解,才能做好今天的现实工作,承担起明天新的使命。” 党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推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力量源泉。


连云港市广播电视台与连云港市党史工作办公室联合推出《悦读百年 永葆初心》特别栏目,将为您诵读党史,感悟烈士家书里的初心。



离别的话

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的展厅里,陈列着一盏锈迹斑斑的马灯,这盏马灯记录了一位母亲等待八个儿子参军归来的故事。马灯的主人名叫钟招子,丈夫早年去世,留下她与孩子们相依为命

193410月,在瑞金云石山梅坑村的一座普通的小房子里。两位年过半百的长者彻夜长谈。桌上摆着一壶清酒和几碟花生米。他们的话并不多,更多的时候,则是沉默。这两位就是苏区五老中的何叔衡和林伯渠。

 

第二天,林伯渠就要跟随大部队突围转移了,何叔衡在此为他饯行。何叔衡深情地凝望着昔日一起并肩作战的挚友,他虽然比自己小+岁,可是终究是不再年轻了,坚毅的额头有了久经风霜的皱纹,头上青丝夹杂着许多白发,身上还只穿着单薄的衣裳,他该如何捱过那未知的山高水远、征途漫漫。想到这,何叔衡伸手脱下了自己身上穿的毛衣,递给林伯渠:“祖涵,马上就是冬天了,出门在外,要保重身体。

 

这件毛衣送你,途中抵御风寒。"林伯渠知道这件毛衣是何叔衡来瑞金之前,他的女儿连夜赶工一针一线织就的,上面凝结的满是女儿对父亲无比的敬爱,这也是他自己身上唯一的一件毛衣,林伯渠无论如何都不肯接受。见他推辞不受,何叔衡叹了口气:“唉,苏区的形势,将来会怎样,谁都不能预料。我的这把老骨头,或许就埋在这了。这毛衣怕也是穿不了多久,不如留给你做个纪念。"听到这话。林伯渠的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他慢慢地伸手接过了毛衣,毛衣还是温热的。林伯渠的心情非常的沉重,一时感慨万千,挥毫写下了一首情真意切的《别梅坑》:

 

共同事业尚艰辛,清酒盈尊喜对倾。

 

敢为叶坪弄政法,欣然沙坝搞财经。

 

去留心绪都嫌重,风雨荒鸡盼早鸣。

 

赠我绨袍无限意,殷勤握手别梅坑。

 

他们都渴望革命曙光重现,党和红军能够迎来转机。可是革命年代的重逢太渺茫,许多并肩作战的革命战友,在互相说了再见之后,就真的再也没有见过了。

 

19352月苏区的形势越来越危急,何叔衡不得不跟随部队向白区转移,转移途中,他们的行踪被敌人发现 ,在危急关头为了不连累战友,何叔衡纵身一跃跳下了悬崖,他用血肉之躯实践了自己“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铮铮誓言。


配音:九菲

制作:FM90.2 连云港手机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