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悦读阅美 |㉕《追光者——郇华民与十所学校》第六章 延安有“抗大”,沭宿海有“抗中”(第二篇)

2021-05-11 15:50:00


图片


点击收听



《追光者——郇华民与十所学校》


简   介


在贫瘠乡村燃起教育启蒙的烛火,散尽家财组织抗日武装,枪林弹雨中奔走的“游击校长”……在苏北鲁南现当代教育史上,他的名字不可磨灭。从20世纪20年代创办第一所乡村学校开始,他便将革命教育视为信仰,并为之奋斗一生。从乡村教育到国难教育,从战时教育再到新中国的高等教育,他创办或领导的十所学校,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培养了大批人才。

他就是郇华民,一个毕生献身于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他以实干的奋斗精神、知行合一的道德品行,将革命教育的火种燃遍苏北鲁南;他把党的事业、国家的需要、人民的利益看得重于泰山,以异于常人的坚守和操劳,沉淀出丰厚的精神沃土,成为苏北鲁南地区现当代教育的重要奠基人和开拓者。

连云港市委宣传部文艺精品项目——长篇报告文学《追光者——郇华民与十所学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江苏省报告文学学会学会常务理事、连云港市作家协会主席王成章,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连云港市作家协会副秘书长、理事韦庆英历时三年深入采访,倾情奉献;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连云港市档案馆荣誉出品,献礼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追光者——郇华民与十所学校》


第六章  延安有“抗大”,沭宿海有“抗中”  第二篇



延安有“抗大”,我们有“抗中”!

自从接受了新的任务后,郇华民屋子里的油灯经常是彻夜地亮着。由于袁孟九对学校工作没有经验而且很少来校工作,郭云指导员和李仲祥教育长长期从事党务工作和武装工作,对学校工作也是第一次接触;所以,一切办学的具体设想和方案,他们都要郇华民筹划。郇华民深知此次办学的重大意义,他从自己多年办学的实践中去思索,又联想到自己在上海建南中学、在安吴堡“青训班”的所见所闻,“沭宿海抗日中学”的性质与办学方向、教育内容与教学方法、生活安排、学生管理以及教师工作等等,慢慢地明晰起来。经过一番深思熟虑,郇华民在学校正式开学之前,把一整套的办学思想和办学方案提到学校领导班子会上研究讨论。

很快,在沭宿海中心县委领导下和中心县委宣传部长李仲祥、东海组织部长周朝鍭等支持下,郇华民起草并张贴了招生广告,挑选校址、组织教师一系列活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1941年元旦,虽是隆冬,沭阳县茆圩乡和睦村黄善宅却极为热闹,在进步绅士吕金仲家,“沭宿海抗日中学”正式开学了。袁孟九任校长,副校长(大队长)是郇华民,党支部副书记是郭云。郭云的公开身份是生活指导员,山西晋城县人,曾在晋冀豫区党委党校学习。1940年,根据党中央提出“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方针,由党组织调到淮海区;李仲祥兼任教育长,仲华萱任总务长,教师有程剑鸣、厉岳军(李士迁)、杨金声等,都是热心传播抗战主张的共产党员、革命干部或进步人士。因为形势紧张,学校还有一个警卫班持枪保护着,十多个人,班长是郇华民带来的郇陆龙。到校学生有一百多人,大多是三县各村来的青年学生;也有从部队来学习的如郇明爱,在校任分队长,负责党支部工作。


图片

沭宿海抗日中学旧址

沭宿海抗日中学的学生袁希(袁宗望)回忆学员情况:

抗日像磁石一般,牢牢的吸引着无数热血青年。当时进抗日中学的有四种情况:一是刚参加军队和地方工作的在职干部;二是反对剥削制度,要求革命的工农群众子女;三是地主、富农家庭出身的爱国青年和进步学生;四是因各种原因在地方上蹲不下去而又具有爱国思想的青年。这些人有的是党政组织保送来的,有的经考试录取,但大家都是在抗日的旗帜下走到一起的。

我们读一读抗中第一期(1940年冬至1941年8月)的学员名单吧:袁江(启江)、袁奎、袁瑾、袁弼、朱明、王殿彩、仲春尧、周进、路春平、仲普斋、杨玉基、周成榘、叶莽(钟妍)、叶明启(女)、叶瑞芝(女)、叶敬元、袁宗盛、  庄家信、袁希(宗望)、贺华、徐良等。

警卫职工有:袁永信、于恒法、汤立珍、张士凤、叶继成、高三、郇陆龙等。

为全面体现为抗日战争服务的思想方针,郇华民提出“抗中”要以抗大为榜样,以“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为办学作风,以“艰苦奋斗、英勇牺牲”为革命传统。学生编制也采取了郇华民提出的“安吴堡青训班”那样的半军事化模式,全校为一个大队,下设分队,分队以下是小组,既是学习组织也是军事组织。学校教学政治化,生活军事化,校址流动化。

当年沭宿海抗日中学教师程剑鸣,后来曾任该校校长,在《抗日烽火中的一所干部学校——沭宿海抗日中学简介》中如此回忆当时的班级建制:

学生的来源,大多是党政军和地方机关选送来的,也有一部分是通过考试录取来的。第一期没有分班分队,第二期分为四个队,即政治队、行政队、军事队和民运队。政治队主要培训党政军部门的政治干部;行政队主要培训区乡行政干部;军事队主要培训军队和地方的军事干部;民运队主要培训地方群众团体的群众工作干部……

“抗中”第一期学生叶莽在《我对沭宿海抗日中学问题的论证》一文中对课程开设记述如下:

学员中还有出身于佛门弟子的。如周莲斋,入学前为洛庙和尚,法名觉洪,前几年已从工作岗位上离休,离休前为沭阳县邮电局局长。还有地主袁席山,入学前曾任国民党政权下的长安乡乡长,经过抗中学习,也一度参加了抗日民主政权,在潼阳县(旧县名,属盐阜抗日根据地。1940年由沭阳县沭河以北、沙河以西地区析置。1949年撤销,并入沭阳、新安两县。)县政府总务处工作,如此类型,不止一例。总之,学员中除大部分爱国知识青年男女之外,还有一部分来自社会各界的人士。这就是说,抗中不但在教学上有统战课程,而且在办学实践中全面体现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第一期抗中设置课程有《新民主主义论》,由校长袁杰讲授;《统一战线》、《论持久战》由指导员郭云讲授;《社会发展史》由副校长郇华民讲授;《现代革命运动史》由教师程剑鸣讲授;《三民主义概论》由教师厉岳军讲授。此外,学校的主要领导人教育长是中心县委宣传部长李仲祥兼任,他经常到校作政治时事报告。李在后期则直接兼任校长,直至抗中结束。抗中体育课就是军训,至于一般中学的数理化,文史地理这类常规课程,早期的抗中根本没有设置。所以说就抗中性质和教学内容审视,非同一般中学,抗中不是教授一般文化知识,而是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贯串在整个抗日教学内容之中。目的极为明确:开宗明义,以《新民主主义论》向学员指出中国向何处去!奠定学员革命人生观,以提高抗日觉悟,坚定抗日立场,明确抗日观念,树立抗日信心,学习抗日本领,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打败日本侵略者。

“抗中”的课程设置基本以政治理论为主,上述课程还有多位学员有回忆。此外,也结合新华日报社论学习如《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千古奇冤”有关皖南事变的真相》等时评文章。讲课的主要有郭云、李仲祥、郇华民、程剑鸣、历岳军、胡鼎全等。

“抗中”还开设军事理论课和军事技术课。军事理论课主要是学习无产阶级军队的性质、任务和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等。学习这些知识,就是为了能够随时参加作战。有些同学在学习中途,就被抽到部队去工作或者带领战士打仗。因此“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这个原则在当时的办学过程中得到了最切实的贯彻。这种办学精神,解放后被郇华民带到地方教育战线,为地方教育、医学和水产行业输送功底扎实、业务精湛的专业人才提供了极为朴素的经验支持。

“抗中”不仅是培养抗战人才的学校,也是一个为抗日战争服务的宣传队、工作队。学校内部,党的政治工作抓得很紧,组织生活很严密。党员每二十来天到一个月开一次支部会,学习党内文件,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学生中,也按月召开民主生活会,总结生活,表扬好事,批评错误。平时,一天有几次集会、站队、唱歌,政治空气很浓,生活很紧张。

校部除去抓学校本身的教学和政治工作,很重视对社会上开展政治工作。学校的一切活动,都围绕抗日的中心,同学们平时参加很多社会活动。第一二期最主要的社会活动有:组织抗日文艺宣传队,到街头村头宣传抗日思想;组织学生开展减租减息工作、参加征粮工作,并组织各救会(抗日战争时期成立的爱国团体,相当于农救会、青救会、妇救会的总会——笔者注),让学生直接与群众接触,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拿到实际工作中去实践、去宣传……

为了接受革命教育,郇华民把两个十七八岁的侄女郇钧和郇晓峰、刚刚十三岁的长子郇耀中和外甥女刘菊生都带到学校学习;还介绍了钱明、蔡团、蔡英、蔡琳、张雯、张霞、张璞、郇翠等十几个亲友的孩子进校学习。他们在革命的大熔炉里一边学习文化科学知识,一边接受艰苦的革命锻炼。这些孩子以后都走上了革命道路,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图片

郇晓峰(左) 郇钧(右)

郇耀中回忆“抗中”的生活显然带有鲜明的少年记忆:

敌后生活很是艰苦,但精神上并不觉得苦。有一次“长途行军”,各人背着背包、书包还有碗筷什么的,走了一天 ,累得腿疼腰酸,还有的同学脚上磨出了血泡。可是一计算,从黄善宅到桑墟,才走了三十多华里呢!爸爸说:“同学们,还是要艰苦训练呀!这如果遇上了敌情,咱们这水平,就更难对付了!”同学们一听,是呀!都对这次活动心服口服。大家虽然害怕,好在晚上总有郇陆龙带着警卫人员为我们师生站岗,比较安全。

我们学的抗战歌曲很多,在短短的时间里就学会了一二十首,如《列宁的后代》《抗大校歌》《二月里来》《小五更》《长城谣》《反扫荡》《红缨枪》《鼓大娘》《洪泽湖》《劝郎当兵》《月儿渐渐高》《太阳照红了东方》《黄水谣》《保卫黄河(四部大合唱)》等歌曲。大多是杨金声老师教的,有的是外来女干部陈璞教唱,《保卫黄河》是主力部队迈进剧社韦队长教唱和指挥的。我们在每天开饭前,都排队唱其中学会的歌,由班长在前面打拍子指挥。有的同学一面唱,一面用筷子敲打着小铁碗、茶缸子进行伴奏,很有气氛。


图片

END


连云港市广播电视台FM90.2广播

每天15:30~16:00,20:00~20:30

《悦读阅美》栏目中将播出

长篇报告文学

《追光者—郇华民与十所学校》

欢迎收听


  本期朗读者:

葛小琴


公众号光明学人报道链接:

郇华民:一个大写的教育者


扫二维码查看光明日报报道版面


图片




编辑丨王婷婷

审核丨段潇

来源丨FM90.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