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悦读阅美 |㊱《追光者——郇华民与十所学校》第九章 沂蒙怀抱里的滨南中学(第一篇)

2021-05-28 16:42:00

图片

点击收听


《追光者——郇华民与十所学校》


简   介


在贫瘠乡村燃起教育启蒙的烛火,散尽家财组织抗日武装,枪林弹雨中奔走的“游击校长”……在苏北鲁南现当代教育史上,他的名字不可磨灭。从20世纪20年代创办第一所乡村学校开始,他便将革命教育视为信仰,并为之奋斗一生。从乡村教育到国难教育,从战时教育再到新中国的高等教育,他创办或领导的十所学校,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培养了大批人才。

他就是郇华民,一个毕生献身于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他以实干的奋斗精神、知行合一的道德品行,将革命教育的火种燃遍苏北鲁南;他把党的事业、国家的需要、人民的利益看得重于泰山,以异于常人的坚守和操劳,沉淀出丰厚的精神沃土,成为苏北鲁南地区现当代教育的重要奠基人和开拓者。

连云港市委宣传部文艺精品项目——长篇报告文学《追光者——郇华民与十所学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江苏省报告文学学会学会常务理事、连云港市作家协会主席王成章,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连云港市作家协会副秘书长、理事韦庆英历时三年深入采访,倾情奉献;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连云港市档案馆荣誉出品,献礼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追光者——郇华民与十所学校》


第九章  沂蒙怀抱里的滨南中学 第一篇


一支红烛被安放在高高的几案上,顿时,整个屋子亮堂了许多!

烛焰那么美,那么暖。

忽而一阵风来,烛焰跳了跳,俯下身子,人们更能清晰地看见细瘦的烛芯,在烈焰的底部,它燃烧着自己!

风过,烛焰迅速挺起身子,摇曳着慢慢站稳,它始终要让自己的光最大限度地照亮着周边……

  1943年10月,随着抗日根据地不断扩大,滨海专属(专员谢辉、副专员崔介)第二行署成立,它位于滨海南部地区,山东、江苏两省交界处,东濒黄海,南靠陇海铁路,西到沂河,是现在的临沂、郯城、临沭县和江苏赣榆、东海县的一部分。当时又称滨南行署,辖临沭、郯城、沭水、海陵四县。上级调白涛任第二行署主任、地委委员兼党团书记。谷牧任滨海二地委(又称滨南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罗华生任滨海二军分区司令员。

1943年春滨海中学解散后,郇华民在海陵县任文教科科长、秘书科科长等职直到1945年10月。这两年多,是郇华民整个40年代教育生活又一段五彩斑斓的时期。

战时教育为战争、为抗日救国服务,走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路子,这一点,郇华民始终放在教育教学工作的首位。如今做了文教科长,他就要把这种精神用一条红线穿到每一位教师的心里,这样学生们的心里才会落进抗日救亡最有生命力的种子。

海陵县全县教师近90人,加上冬学教师共有100多人,他们分布在全县各乡、镇、村,承担着全县小学教学任务,与县区干部享有同等政治生活待遇,实行供给制。寒暑假正是教师培训的好时候,郇华民经常将教师们集中到羽山西头泉子埠村(现属临沭县)和刘湾(当时政府所在地)开会学习,讲政治、讲时事,分析革命形势,坚定革命意志。每次集会三间大屋子坐得满满的,教师们欢天喜地从相对闭塞的小天地里聚到一起,叙旧、聊天,交流工作中的经验,请教遇到的困难,更开心的,是能听到郇科长的形势报告,定心定气,十分鼓劲儿。县长蔡放、铁秋(1944年6月后铁秋任县长)等县领导经常参加教师会议并作报告。虽然每年至少要开会四次,有时候有特殊的事件也会通知教师集会,但郇华民觉得能聚一次不容易,有时候也用文娱活动的形式让教师们各抒其志,举办演讲歌咏比赛并发奖,让大家学有所得也学有所乐。

此外,郇华民还在全县大搞农民教育。夏天办识字班、庄户学,由全日制教师授课,学生任小先生,分早晚班,就在村头树底下上课,还组织儿童团、站岗放哨查路条,配合民兵捉汉奸。冬天各村开办冬学夜校,根据实际情况,或场屋子、或磨房,甚至牛屋子,只要暖和的地方就行。除了教农民识字,还教农民唱歌,特别是《抗战歌》《南泥湾》《四季歌》等节奏明快的歌曲很受农村妇女、识字班的喜爱。农民教育多种形式不限,适应农时,随生产劳动形式改变而改变,很受群众欢迎。

当时海陵县没有中学,多数的小学只到三年级,全县完全小学只有两三所,其中有大港头完小、泉子埠完小和双店完小,这些小学都是1941年底海陵县政府大办教育时创建的。泉子埠完小开始设在羽山西头,后转到泉子埠村。因为公费学生多,有一二十名,先是叫“抗日小学”,后又改名为“模范小学”。1943年郇华民初任文教科长时,泉子埠完小是抗日民主人士黄爱生任校长,滨中老师杨竹铭任教导主任,教师有钱明(女)、孙汉章、王文周、高从云、王金龙等。

完全小学有年龄大一些的学生,在宣传工作上能够独当一面。郇华民就经常倡导“完小”集中汇演文艺节目,如全县参军大会或者其他重大集会、全民联欢、慰问军烈属等活动,完小剧团往往有任务。在物质保障上,郇华民竭尽全力,经过一段时间的拼凑与制作,泉子埠完小的小剧团演出时也和部队剧团一样,汽灯、幕布、服装、道具、锣鼓、乐队等等一应俱全。有时节日,郇华民还鼓励他们到四周各村进行宣传。春节前后,村村开展文娱活动,踩高跷、扭秧歌,异常活跃,大的村镇还有农村剧团演出,结合当前形势做宣传。这些时候,自然也少不了两所完小剧团的身影。

1944年5月12日,海陵县召开全县人民武装代表大会,嘉奖、表扬了一批战斗英雄和民兵模范。同年7月中旬,海陵县在涝枝村(现在临沭县大兴镇)召开庆功大会,庆祝大兴庄战斗、小演马战斗胜利。各区均组织慰劳队,热情慰问县独立团。这些大型活动,小学剧团都有不错的表现。

最出彩的是1944年12月,在泉子埠村举行的全县万人欢送参军大会上,苘庄湖、双店剧团的京剧班子在苗时霖的带领下演出三天,与之一起扛台子的就是双店小学和泉子埠小学的校剧团。当时,虽然京剧班子的演员都是大人,可是两所小学的小演员们一点也不发怵,他们发誓不输“完小”剧团的面子。为此,还专门找到他们的文教科长郇华民商议演出的节目。白天,京剧班子唱《打渔杀家》,两所小学就配合演出《小放牛》;晚上,京剧班子唱《空城计》,两所小学就配合演出《参军光荣》和《打发哥哥上战场》。主题相近,形式更活泼,最后,不光是看戏的老百姓,就连县长蔡放也对郇华民树了大拇指:“老郇,小学剧团好样的!”此后,海陵县掀起参军热潮,仅河南区一个区统计,就有140多名青年踊跃报名参军。

1944年秋天,形势相对稳定,为进一步提高认识,迎接更好形势的到来,在政府统一领导下,由文教科主办、宣传部协办,开办县学,在政府驻地培训各村干部。学员有村长、青年民兵队长、妇救会会长、识字班班长、队长等共计1300多人。县学分六期,每期培训8天左右,一期学员结业,教师紧接着继续下一期上课,中间不休息。讲政治学、学文化、培训本职业务,也教唱抗战歌曲等。那段时间,郇华民虽然辛劳但是精神极好,由于工作过于紧凑,他每天临睡都要把当天的工作在脑子里检查一遍,又要把明天的工作在脑子里计划一遍,组织、管理、生活、课务,面面俱到……两个多月,郇华民原本清癯的面庞又瘦了一大圈,可是这个每晚总结与计划的工作习惯,却从此跟随了他。

1943年春天,革命很艰苦,海陵县解放区开展大生产运动。县委在横沟搞生产基地试点,提出 “自力更生,丰衣足食”、“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口号,要求艰苦奋斗,干部群众化,干部带头参加劳动,发动群众开荒种地。当时县政府驻地大泉子埠村,县长铁秋、县参议长王子成、参议员宋佐康、杨凤鸣及各科科长等人,都到田里拉犁耕地。


图片

郇华民与铁秋夫妇(前排右一右二)、粱如仁(第二排中)在花果山三元宫前合影

铁秋曾用名王西凤、王宝泰,山东栖霞人。1937年参加革命,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历任苏鲁边军政干部学校政治部主任、海陵县委宣传部长、海陵县县长等职。

郇华民作为政府一个部门负责人,积极参加并号召全县各学校开展大生产运动。那阶段每天下午,他都与泉子埠小学师生一起奋战在荒坡地上。要求别人做到的,他自己一定首先做到,而且做得要比别人好。可是一向身体瘦弱的他,开时还挺得住,几天过后浑身酸疼。春节前在郯城支前运输队上累弯的腰,刚刚直起来没多久,又弯了。可他不叫苦,不掉队,一直坚持到春播结束。那年夏收夏种、秋收秋播,也是如此。全县群众的生产热潮更加高涨,各地纷纷组织互助组,为争取抗战胜利准备反攻和解决当年生活困难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郇耀中姐弟几个每逢节假日也常回家参加劳动,他们在村西北小河旁开了大半亩荒地,一半当菜园,点上玉米、豆角,种上瓜菜,一半种棉花。每天下午,放学回家的郇荣、郇锦跟着李荣去浇菜,他们俩太小,只能用盆端水,可是看着自己浇灌的菜苗绿油油地长,虽然常常弄湿了衣服,还是干得不亦乐乎。

郇华民偶尔回家,也热情地同孩子们一起劳动, 

“锦儿,姐姐们给你取名字叫郇锦,是什么意思?”郇华民在棉花田里问。

“锦绣山河啊,姐姐们说,我们终究要把所有的山河都夺回来的!”郇锦脆生生地答。

“夺回来以后要好好建设啊。锦儿,你要好好学习,将来让全中国到处都是美丽的棉花田、是菜园、是庄稼,老百姓就不会挨饿了!”

图片

郇华民与孩子们在菜园(常德强/绘)

那年秋天,菜园收获了好多大萝卜,他们不但分给邻居,腌制的萝卜干还够全家吃了一个冬天。就在那一年,郇锦跟爸爸学会了给棉花打叉,跟奶奶学会了用棉花纺线。丰收的喜悦与爸爸的话,让郇锦在多年以后毅然选择了农学。

郇华民虽然是文教科长,其实科里有时两个人,有时就他一个人,工作繁忙得很,每天都有人来找他,有时连饭也顾不上吃就外出了。家里的事情,母亲和嫂嫂们不麻烦他,他也顾不上问。有一次,不足十岁的郇锦饿得直哭,家里实在没有可以给小孩子果腹的东西,为了转移郇锦的注意力,奶奶钱妙贞就哄着孩子:“走,找你爸爸去!”孩子骗不得,郇锦就要找爸爸。没法,祖孙两个一路迤逦出了村,走到田间,远远望见郇华民和县长铁秋都弓腰弯背,和同仁们拉着犁在田里吃力地走呢!奶奶见状,眼里满含着泪水,拉着郇锦:“看你爸爸,也没得吃吧?他还得拉犁种地呢!小九子,我们回去吧!”此后郇锦变得更加懂事,饿了也不再哇哇大哭了。

事实上,郇华民和群众一样,也是一天两餐野菜粥,根本不会也没有可能给家里人另外搞吃的。他每月一元的补贴,都分给了郇耀中和郇钧、郇晓峰、刘菊生买点纸笔,学习文化。有一次,郇锦也向他要纸笔,他抚摸着郇锦的头说:“你还小,长大了,再分给你一份。”

在教育孩子方面,郇华民和母嫂们一直坚持要孩子们保持克勤克俭、礼让乡邻的道德。郇荣很小,就被爸爸考过“融四岁,能让梨”,自己挑选最小的水果吃。在长期的跑反生活里,物质艰难,孩子们更是早已形成了自律的习惯。在泉子埠,房东四奶奶家的一棵枣树长在墙边,一半的树枝伸到郇家居住的院子里。夏天,金黄细小的枣花落下不久,青青的小枣就缀满了枝头。那时候,人人都饿,就是成年人有时候也忍不住把还未成熟的作物放到嘴里,可是郇家虽然六七个孩子,四奶奶的枣子,一个也没少过。秋天到了,阳光炽热,枣子一个一个变得饱满,枣子皮也开始发红,绿叶红果,真是喜人。但仍然未有一人伸手去摘树上的枣子,都很自觉。已经做了小学教师的郇耀中 ,当时也不过十六七岁,他回忆说:一天夜间,起了风,第二天一大早,地上掉下一二十个枣子。伯母张尚莲就叫把这些枣子拾起来,又叫李荣把这些枣子送给四奶奶家。四奶奶说什么也不要,说:“掉下来就给小孩子们吃吧!”又端了回来,这时伯母才发话:“四奶奶不要,孩子们吃吧!”于是大家分开,每人拿几个尝一尝。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这是全世界的好日子,是全中国的好日子,当然也是海陵县的好日子,是郇华民及其全家的好日子!

狂欢!不是一个人的狂欢,是亿万人的狂欢!搭彩棚、唱大戏,踩高跷、玩旱船,开大会、搞演讲……郇华民也陶醉在欢乐的海洋之中了!他不会唱不会跳,就抢过锣鼓家什来助威;他平常滴酒不沾,这回也喝得醉意朦胧;他一向干活多说话少,那几天见人就笑,聊起来没完……太兴奋了!从1927年家中遭了土匪他默默地挑起了保护家人的担子,从1928年他看清了国民党四·一二政变的本质交还了那本薄薄的党员证,从1928年初秋他在郇圩小学的炮楼里举起自己的右手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从……啊,这一场矢志不渝的家国之恋!妻子唐秀兰已经故去7个年头了,全家外出跑反也已经6个年头了,母嫂们该结束颠沛流离平安回老家了,孩子们大都参加革命工作了,而他,郇华民,将会如蛟龙入海吧?更好地、更多地工作、工作!生命只剩下一件事情,就是燃烧自己!就是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可爱的祖国、敬爱的党!

1945年10月,郇华民接到滨南行署主任刘白涛的调令,要他速回滨南地委另行安排工作。此时,郇华民已经调任第一科(秘书科)科长,然而,组织上最知道郇华民的思想和特长,好钢用在刀刃上,新的工作岗位已经在呼唤他了!

回到滨南行署,郇华民得到的任务和自己一路上猜想的如出一辙。海属地区各解放区的领导,都十分重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由于郯城马头解放,为解决形势发展而产生的对干部的需求,滨南急需创办一所为本地区培养后备干部的“滨南中学”。行署领导经过考量,决定把这个任务交给多年来在教育战线上做过巨大贡献又有实战经验的郇华民。用白涛的话讲,办学校是一件复杂艰巨的任务,滨海一带,从党性、从人品、从能力、从经验,哪个方面都是非郇华民莫属。行署还配备两位原滨海中学的骨干教师和两位县里的文教干部,协助学校工作。

“一切都负责起来,一切都开张起来!”行署谷牧书记在和郇华民谈话的时候,干脆爽快,让郇华民想起当年白涛那句“要人给人,要粮给粮”的话来。如今抗日战争胜利了,郇华民更是不由得感到振奋和激动,心里雀跃着勾勒起新学校的蓝图来,责无旁贷,时不我待。郇华民立即与工作组负责人文教科长联系,又约当地教育界蔺周坡等人见面,五个人把筹建工作的三个方面——校舍修建、学校宣传与招生、教师与职员的延请——逐项分析,然后分工,各负其责,各显其能,定时碰头通气,汇报进程。

郇华民的办学经验里,延请到优秀的教员还是最重要的,所以这项工作郇华民亲手抓。原滨海中学解散的时候,许多教师都回了家,可是属于滨南的没有几位;但老同事好说话呀,郇华民首先去找了他们,他们纷纷表示没问题,愿意并乐意效劳。要办一所像样的学校,几个教师肯定不够,郇华民思来想去,把目光瞄向抗战期间回家避难的知识分子,也不管他们以前是不是教师职业,只要年龄相当,身体条件与政治觉悟过关的,就登门拜访。搞化工的就请他做化学教员,搞机械的就请他做物理教员,只要肯为家乡做点贡献,郇华民双手欢迎。脚不停嘴不停,忙活了一周,教师聘请初见成效。

另外两项工作,校舍修整等后勤工作,因陋就简,也算顺利,但是宣传招生工作进展缓慢,郇华民就去地委找谷牧书记商议,是否春节以后再开学。

谷牧一听,抚掌一笑:“没问题,春节后就春节后。既然学校已具雏形,现在也不能让你和教师们闲着,我们先办几期干部培训班,每期一个月,你带着教员们给大家分析分析抗战胜利后的新形势、新任务,再补习补习文化科学知识。怎么样?你也顺便考察一下,你聘的教师水平咋样嘛!”

郇华民笑了:“那还有啥说的?干呗!”



图片

END


连云港市广播电视台FM90.2广播

每天15:30~16:00,20:00~20:30

《悦读阅美》栏目中将播出

长篇报告文学

《追光者—郇华民与十所学校》

欢迎收听


  本期朗读者:李小鹃

美  王 


公众号光明学人报道链接:

郇华民:一个大写的教育者


扫二维码查看光明日报报道版面


图片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