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师课堂】循序渐进,让学习不断进阶

2022-10-27 16:27:54

孩子从小学到初中,新的环境,新的征程,家长需要注意什么呢?课堂主要靠学校的老师,作业的检查督促需要家长、老师齐心协力,那家长应该如何做呢?初中书本上的知识就算学懂了,但面对试题还是会觉得难度高于书本知识,不会活学活用怎么办?这都是当下同学们的困扰。


本期的《教子有方》节目邀请到 新海初级中学数学教研组组长姜洋老师,姜老师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数学系,第一批连云港333工程名师,省基本功大赛一等奖,省级课题一项,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篇。在节目中,姜老师解答了数学方面容易出现的疑问。


问题1:初中升高中,特别是好的高中凭的是成绩,大多数家长认为只要努力是可以考出好成绩,所以大量补课,大量做题,对自己的孩子定位很高,考得不理想,就会问孩子原因,问老师怎么办,有什么好办法?

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应当理性,比如我现在带七年级,入学分班考,教育局教研室的摸底考,以及现在每周的小测验,每天作业检查反馈,这些都能反映孩子的基本状况,可以合理定目标呀,有的孩子我不和他谈名次,谈上课我观察到的是否认真,作业是否认真,真实。我的理想是大多数学生上课能学起来,有正能量。学习习惯很重要,我观察很多习惯好的和父母的家教有关,不好的孩子,在小学六年中一直这么做,初中刚开始要扭转过来很难,但是坚持下去,总能转变很多,这时候如果不转变,恐怕以后就没有机会了。所以需要家长,特别是父亲,要全力关注,陪伴孩子,积极配合老师。



问题2:课堂主要靠学校的老师,作业的检查督促需要家长、老师齐心协力,那家长应该如何做呢?

好的作业首先是上课学的好,类似的题目能够顺利地完成,不会的题目要去问,问的过程中要把讲解记下来,然后反复研读,或者去查详解,反复研读,读懂后再独立做一遍,然后再检查是否与学的一致。完整的作业是练习,不会的要先学,再做,做错的要先找错误原因,如何改,再动手做。家长可以观察孩子有没有认真订正错题,学习答案时,有没有反复研读;有没有看着答案做题,这样的作业可能是在抄;作业的问题要问老师,孩子的毛病在哪,如何配合老师,老师也期望家长盯好孩子,这个年龄的孩子靠自觉,不太可能,学习太苦了。


问题3:相比小学阶段的学习,初中的难度明显增大,很多学生看到题目就会觉得很蒙圈,心理上也会很烦躁,这个问题您看可以介绍一些吗?

初中课堂,老师会专注基础知识的积累和知识的整体性,面对全班同学,基础题中等题偏多,难题少;难题很多孩子确实会蒙圈,首先孩子不会的题目也去做,这是学习方法有问题,所以每次都是乱写,或者空着,等着老师来教。刚刚我就讲到不会的题目怎么办,这里强调一点,有的孩子一道题要二三个小时才弄明白,孩子脑力、韧性不够呀。有些题不是老师一教就会的呢,去年一个孩子我教他最难的动点问题,我觉得他能拿下这一大类问题,我在旁边一直陪伴着,因为我一放弃,他一定会放弃,我亲眼看着他做出来,最后只能说入门了,因为后来他也不会一题一题去复习。遇到某一个难题,首先要认真学习,否则只能放弃,他对于能力的要求很高,不是普通的孩子第一次,很快就掌握的。你做了100道基础中等题,但是考试时难题还是做不出来,这很正常。所以厉害的学生每天会钻研几道难题。



问题4:初中书本上的知识就算学懂了,但面对试题还是会觉得难度高于书本知识,不会活学活用,也是当下同学们的困扰。

会做一道题,然后会做类似的题目,这就是迁移能力。以前连云港的汉字英雄陈柯羽,为什么懂那么多高难度的字,源于孩子在学习书法中老师讲了很多诗句,这些字就在里面,字是一样,句子不一样,孩子能联系起来,一是句子的准确理解,二是联想的能力,记忆的能力很强。说明孩子的知识储备很强,这是输入的问题。现在很弱的孩子输入的东西少,不学就去做了,还输入不准确,想当然的就去做,最后是乱写。有的孩子虽然会做一些题,但是高位的方法、数学思想没掌握,迁移能力不行,就是孔子说的举一反三,这个需要老师备课有这个功夫,老师自己要有举一反三的能力,潜移默化。


问题5:马上期中考试了,面对那么多的学科,如何合理安排时间,如何学会高效学习?

每天认真写作业,查漏补缺,弄清楚自已不会的题目,主动问老师,查详细解答,主动出击。老师讲的东西一定要搞清楚,否则日积月累,问题就越来越多,积重难返。数学没有死记硬背的东西,所以主要就是完成作业,有空复习错题。就是过去的老话,大考大玩,小考小玩,不考不玩。



编辑丨陈思

审核丨段潇

来源丨连云港综合广播


0